文学概论 课件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文学概论 课件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94479516fc700aba68fc43

第二章 文学的性质

请讨论: 文学是什么?

一、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

1、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Count Destutt de Tracy)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 简单来说,意识形态就是某种思想、思维体系与信念体系。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

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 ——马克思定义

意识形态是一个诸种观念和表象(representation)的系统,它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 ——阿尔都塞 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意识形态\在社会学分析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术语,但这个术语的困难首先在于:要么它是用于描述:a)一个阶级或其他社会集团系统的或自觉的信仰,恰如\意识形态的\这个词的通常用法是意指一些普遍原则或理论主张,或通常不那么中听的说法,是指一些教条。要么是用于描述:b)一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独特的世界观或普遍观念,它既包括一些系统的和自觉的信仰,也包括不那么自觉的和系统阐发的态度、习惯和情感,甚至包括一些无意识的假定、意旨和承诺。 威廉森(Judith Williamson)

意识形态就是某种意义,它是由社会的状况必然产生的,并有助于永久维持这些社会状况。我们会感到有一种归属的需要,一种身处某个社会\阶层\的需要,尽管这种需要很难察觉。实际上这种需要也许是想像性地被赋予的。我们所有人都真实地需要一种社会存在,一种共同文化。大众媒介在某种程度上就提供了这一需要,它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潜在地)实现一种肯定的功能。 齐泽克(Slavoj Zizek)

作为一种信念,一组观念、信仰、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在概念被用来使我们确信其\真理\,但实际上服务于某种隐含的特定权力利益。 2、意识形态的三个特征: a、群体性; b、系统性; C、历史性。

3、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看吧,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冰川纪过去了,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好望角发现了,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二、文学的审美属性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文学更是审美的,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文学的审美性;在文学活动中,文学的意识形态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文学的这种双重属性,导致审美的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往往遭遇意识形态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等性质的挑战或融合。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征: (1)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a、无功利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的存 在,它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庄子:心斋、坐忘、虚静

b、功利性:文学有暗含的目的,就是寻求意义。 刘勰:“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 康德:“把灵魂愉悦的境界提高到超出日常自我之上。”

“唯美之为物,不与吾人之利害相关系。” “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

“夫物质的文明,取诸他国,不数十年而具矣。独至精神上之趣味,非千百年之培养,与一二天才之出,不及此。” ——王国维 (2)文学是形象性的,但也蕴涵着理性

a、形象是感性的、是想象力凭直觉去把握的;

b、文学审美形象中蕴含着某种理性/理念,需要人们去领悟。 “美是那不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东西。”——康德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3)情感与认识 ① 文学富于情感性;

② 文学中暗含着理智认识。 4、总结

1、文学是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文学的功利性表现在它的意识形态目的。 2、文学是形象性与理性的统一,理性就是作品中蕴藏的意识形态观念。 3、文学是情感与认识的统一,认识就是蕴含在作品中的意识形态评价。 参考书目:

1、利昂·P·巴拉达特(Leon P.Baradat):《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 2、詹姆逊:《意识形态的七种模式》 3、宗白华 :《美学散步》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请思考: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结合作品谈谈你的观点。

第三章 文学活动的价值追求:真、善、美

第一节 艺术真实:文学对“真”的追求 题记一:“文学”一词,如果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似乎是最恰当的,“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题记二:“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

以话语为媒介,旨在创造认识与审美相统一的形象体系的文学创造,首先是认识、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活动,因而存在着“真实性”的原则。

“真实性”原则对文学创造至关重要,因为其作品具有“真实性”的品格,它才能使读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读者才能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与精神上的享受。简言之,“真实性”是文学的认识与审美价值功能产生、实现的基础和前提。

一、历史上对文学真实的看法

1、中国古代论文学真幻

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 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袁枚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陆时雍 言征实则寡余味也。 ——王廷相

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乎实。 ——谢榛

从来创说者,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苟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而无以服考古之心;事事皆实,则失于平庸,而无以动一时之听??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娓娓有令人听之而忘倦矣。 ——金丰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 ” ——孔尚任 2、古希腊时期的真实论 诗比历史更真实。

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的事。诗人与历史家的差别不在于诗人用韵文而历史家用散文——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可以改写成韵文,但仍旧会是一种历史,不管它是韵文还是散文。真正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述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所谓普遍性是指某一类型的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在某种场合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诗的目的就在此,尽管它在所写的人物上安上姓名。 ——亚里斯多德

3、巴尔扎克论真实

“获得全世界闻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不真实的作品“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 ——巴尔扎克 4、别林斯基论真实

“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是多读,“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实切而不可分割。” ——别林斯基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与生活真实不同 内蕴的真实 假定的真实 与科学真实不同

主观的真实 诗艺性

1、内蕴的真实 何谓内蕴的真实

文学追求的艺术真实,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直接真实,而是以“历史理性”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 文本赏析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它的脸上和身上 无休止地扑过来 像刀砍过的一样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被打成碎沫,散开??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2、假定的真实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现社会生活的内蕴 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

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如《西游记》、《变形记》 以虚拟形象世界取代现实的形象 现实型作品

艺术情境是虚构的、假定的,如《雷雨》

假定与“真” :真事理/真情感,如《牡丹亭》 《西游记》、《变形记》

唐僧(现实形象)与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神仙、妖魔(非现实形象)的结合

《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里变成甲壳虫(非现实形象)与周围其他人(现实形象)的结合 《雷雨》

假定性情境: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集中而强烈。 《牡丹亭》

《牡丹亭》中杜丽娘“梦而死”、“死而生”式追求爱情幸福的离奇情节,由于情感真挚,人们就会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他而“以假为真”。 3、主观的真实

文学创造有主体性或主观性

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文本赏析

当太阳破晓时光,它呐喊着,打开了黑沉沉宇宙的大门。那时,它红得那样发亮、发烫,然后把红光普照大地。于是大地苏醒了,树叶从沉睡中扬起头,水波从凝静中张开眼,一切曾经被黑夜掩盖了的,都露出了鲜红的笑靥,花朵带着珍珠般的露珠,在第一线战颤的阳光中,显得那样的鲜艳可爱。

——刘白羽:《平明小札》 4、诗艺性 含义

诗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作用

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必然要讲究“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