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大题总结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生物化学大题总结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b275fed5bbfd0a795673b7

形成无规则线团状,此过程为DNA的热变性,有以下特点:变性温度范围很窄,260nm处的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生物活性丧失;比旋度下降;酸碱滴定曲线改变。Tm值代表核酸的变性温度(熔解温度、熔点)。在数值上等于DNA变性时摩尔磷消光值(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变化值半数时所对应的温度。

5.在pH7.0,0.165mol/L NaCl条件下,测得某一DNA样品的Tm为89.3℃。求出四种碱基百分组成。 5.答:为(G + C)% = (Tm – 69.3) × 2.44 ×%

= (89.3-69.3) × 2.44 ×% =48.8%

G = C = 24.4%

(A + T)% = 1- 48.8% =51.2% A = T = 25.6%

6. 述下列因素如何影响DNA的复性过程:

(1)阳离子的存在;(2)低于Tm的温度;(2)高浓度的DNA链。 6.答:(1)阳离子的存在可中和DNA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减弱DNA链间的静电作用,促进DNA的复性;

(2)低于Tm的温度可以促进DNA复性;

(3)DNA链浓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补链随机碰撞的速度、机会,从而促进DNA复性。 7.核酸分子中是通过什么键连接起来的?

7.答:核酸分子中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

8.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8.答: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9.在稳定的DNA双螺旋中,哪两种力在维系分子立体结构方面起主要作用?

9.答:在稳定的DNA双螺旋中,碱基堆积力和碱基配对氢键在维系分子立体结构方面起主要作用。 10.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 10.答: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

(1)t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已配对的片断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断称为环。 (2)叶柄是氨基酸臂。其上含有CCA-OH3’,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

(4)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环),它与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有关。 (5)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ψC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

(6)在反密码子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分子大小。

11.用1mol/L的KOH溶液水解核酸,两类核酸(DNA及RNA)的水解有何不同?

11.答:不同。RNA可以被水解成单核苷酸,而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2’碳原子上没有羟基,所以DNA不能

被碱水解。

12.如何将分子量相同的单链DNA与单链RNA分开? 12.答:(1)用专一性的RNA酶与DNA酶分别对两者进行水解。 (2)用碱水解。RNA能够被水解,而DNA不被水解。

(3)进行颜色反应。二苯胺试剂可以使DNA变成蓝色;苔黑酚(地衣酚)试剂能使RNA变成绿色。 (4)用酸水解后,进行单核苷酸的分析(层析法或电泳法),含有U的是RNA,含有T的是DNA。

13.计算下列各核酸水溶液在pH7.0,通过1.0cm光径杯时的260nm处的A值(消光度)。已知:AMP的摩尔消

光系数A260 = 15400

G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11700 C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7500 U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9900 dTMP的摩尔消光系数A260 = 9200

求:(1)32μmol/L AMP,(2)47.5μmol/L CMP,(3)6.0μmol/L UMP的消光度,(4)48μmol/L AMP和32μmol/L UMP混合物的A260消光度。(5) A260 = 0.325的GMP溶液的摩尔浓度(以摩尔/升表示,溶液pH7.0)。(6) A260

= 0.090的dTMP溶液的摩尔浓度(以摩尔/升表示,溶液pH7.0)。 13.答:已知:(1) 32μmol/L AMP的 A260消光度

-6

A260 =32×10 × 15400 = 0.493

(2)47.5μmol/L CMP的 A260消光度 A260 =47.5×10-6 × 7500 = 0.356

(3)6.0μmol/L UMP的A260消光度 A260 =6.0×10-6 × 9900 = 0.0594

(4)48μmol/L AMP和32μmol/L UMP混合物的A260消光度

A260 =32×10-6 × 9900 + 48×10-6 × 15400 = 0.493 = 1.056

-5

(5)0.325/11700 = 2.78 × 10mol/L (6)0.090/9200 = 9.78 × 10-6mol/L

14.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体细胞的DNA量为6.4×109个碱基对。试计算人体DNA的总长度是多少?

是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的多少倍? 14.答:(1)每个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

6.4×109×0.34nm = 2.176×109 nm= 2.176m (2)人体内所有体细胞的DNA的总长度为:

2.176m×1014 = 2.176×1011km

(3)这个长度与太阳-地球之间距离(2.2×109公里)相比为:

2.176×1011/2.2×109 = 99倍

15.指出在pH2.5、pH3.5、pH6、pH8、pH11.4时,四种核苷酸所带的电荷数(或所带电荷数多少的比较),并回

答下列问题:

(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缓冲液应取哪个pH值比较合适?此时它们是向哪一极移动?移动的快慢顺序如何?

(2)当要把上述四种核苷酸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上时,应调到什么pH值?

(3)如果用洗脱液对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四种核苷酸进行洗脱分离时,洗脱液应调到什么pH值?这四种核苷酸

上的洗脱顺序如何?为什么?

15.答:种核苷酸带电荷情况:

pH2.5 pH3.5 pH6 pH8 pH11.4

UMP GMP AMP CMP

负电荷最多 负电荷较多 负电荷较少 带正电荷

-1 -0.95 -0.46 -0.16

-1.5 -1.5 -1.5 -1.5

-2 -2 -2 -2

-3 -3 -2 -2

(1)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应取pH3.5 的缓冲液,在该pH值时,这四种单核苷酸之间所带负电荷差异较大,

它们都向正极移动,但移动的速度不同,依次为:

UMP>GMP>AMP>CMP

(2)应取pH8.0,这样可使核苷酸带较多负电荷,利于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虽然pH11.4时核苷酸带有更多的负电荷,但pH过稿对树脂不利。

(3)洗脱液应调到pH2.5。当不考虑树脂的非极性吸附时洗脱顺序为CMP>AMP>UMP>GMP(根据pH2.5时核苷酸负电荷的多少来决定洗脱速度),但实际上核苷酸和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之间存在着非极性吸附,嘌呤碱基的非极性吸附是嘧啶碱基的3倍。静电吸附与非极性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洗脱顺序为:CMP>AMP>UMP>GMP。

P13简答题

1.简述维生素K的主要生物功能?

2.缺乏叶酸为什么会导致巨红细胞性贫血病?

P16简答题

(六) 问答题(解题要点)

1.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1.答: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有: (1)鱼藤酮(rotenone)、阿米妥(amytal)、以及杀粉蝶菌素(piericidin-A),它们的作用是阻断电子由NADH向辅酶Q的传递。鱼藤酮是从热带植物(Derriselliptiee)的根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它能和NADH脱氢酶牢固结合,因而能阻断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鱼藤酮对黄素蛋白不起作用,所以鱼藤酮可以用来鉴别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阿米妥的作用与鱼藤酮相似,但作用较弱,可用作麻醉药。杀粉蝶菌素A是辅酶Q的结构类似物,由此可以与辅酶Q相竞争,从而抑制电子传递。

(2)抗霉素A(antimycin A)是从链霉菌分离出的抗菌素,它抑制电子从细胞色素b到细胞色素c1的传递作用。 (3)氰化物、一氧化碳、叠氮化合物及硫化氢可以阻断电子细胞色素aa3向氧的传递作用,这也就是氰化物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2.氰化物为什么能引起细胞窒息死亡?其解救机理是什么?

2.答:氰化钾的毒性是因为它进入人体内时,CNˉ的N原子含有孤对电子能够与细胞色素aa3的氧化形式——高价铁Fe3+以配位键结合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aa3,使其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阻断了电子传递给O2,结果呼吸链中断,细胞因窒息而死亡。而亚硝酸在体内可以将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辅基上的Fe2+氧化为Fe3+。部分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辅基上的Fe2+被氧化成Fe3+——高铁血红蛋白,且含量达到20%-30%时,高铁血红蛋白(Fe3+)也可以和氰化钾结合,这就竞争性抑制了氰化钾与细胞色素aa3的结合,从而使细胞色素aa3的活力恢复;但生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数分钟后又能逐渐解离而放出CNˉ。因此,如果在服用亚硝酸的同时,服用硫代硫酸钠,则CNˉ可被转变为无毒的SCNˉ,此硫氰化物再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3.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生成的NADPH,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如何进一步氧化?

3.答: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是在胞液中进行的,生成的NADPH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如果不去参加合成代谢,那么它将参加线粒体的呼吸链进行氧化,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但是线粒体内膜不允许NADPH和NADH通过,胞液中NADPH所携带的氢是通过转氢酶催化过程进人线粒体的: (1)NADPH + NAD+ → NADP十 + NADH

(2)NADH所携带的氢通过两种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进行氧化: a 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后生成FADH2。 b 苹果酸穿梭作用;进人线粒体后生成NADH。

4.在体内ATP有哪些生理作用?

4.答:ATP在体内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1)是机体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在生物氧化中,ADP能将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电化学能以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贮存起来,因此ATP是生物氧化中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

(2)是机体其它能量形式的来源:ATP分子内所含有的高能键可转化成其它能量形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例如可转化成机械能、生物电能、热能、渗透能、化学合成能等。体内某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供能,而以其他三磷酸核苷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如糖原合成需UTP供能;磷脂合成需CTP供能;蛋白质合成需GTP供能。这些三磷酸核苷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并不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直接生成的,而是来源于ATP。 (3)可生成cAMP参与激素作用:ATP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下,可生成cAMP,作为许多肽类激素在细胞内体现生理效应的第二信使。

5.有人曾经考虑过使用解偶联剂如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减肥药,但很快就被放弃使用,为什么?

5.答:DNP作为一种解偶联剂,能够破坏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使质子梯度转变为热能,而不是ATP。在解偶联状态下,电子传递过程完全是自由进行的,底物失去控制地被快速氧化,细胞的代谢速率将大幅度提高。这些将导致机体组织消耗其存在的能源形式,如糖原和脂肪,因此有减肥的功效。但是由于这种消耗是失去控制的消耗,同时消耗过程中过分产热,这势必会给机体带来强烈的副作用。

6.某些植物体内出现对氰化物呈抗性的呼吸形式,试提出一种可能的机制。

6.答:某些植物体内出现对氰化物呈抗性的呼吸形式,这种呼吸形式可能并不需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是通过其他的对氰化物不敏感的电子传递体将电子传递给氧气。

7.什么是铁硫蛋白?其生理功能是什么?

7.答:铁硫蛋白是一种非血红素铁蛋白,其活性部位含有非血红素铁原子和对酸不稳定的硫原子,此活性部位被称之为铁硫中心。铁硫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与电子传递有关的蛋白质。铁硫蛋白中的铁原子与硫原子通常以等摩尔量存在,铁原子与蛋白质的四个半胱氨酸残基结合。根据铁硫蛋白中所含铁原子和硫原子的数量不同可分为三类:FeS中心、Fe2-S2中心和Fe4-S4中心。在线粒体内膜上,铁硫蛋白和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结合为蛋白复合体,已经证明在呼吸链的复合物I、复合物Ⅱ、复合物Ⅲ中均结合有铁硫蛋白,其功能是通过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化合价变化来传递电子,而且每次只传递一个电子,是单电子传递体。

8.何为能荷?能荷与代谢调节有什么关系?

8.答:细胞内存在着三种经常参与能量代谢的腺苷酸,即ATP、ADP和AMP。这三种腺苷酸的总量虽然很少,但与细胞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紧密相联。三种腺苷酸在细胞中各自的含量也随时在变动。生物体中ATP-ADP-AMP系统的能量状态(即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在数量上衡量称能荷。

能荷的大小与细胞中ATP、ADP和AMP的相对含量有关。当细胞中全部腺苷酸均以ATP形式存在时,则能荷最大,为100‰,即能荷为满载。当全部以AMP形式存在时,则能荷最小,为零。当全部以ADP形式存在时,能荷居中,为50%。若三者并存时,能荷则随三者含量的比例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百分值。通常情况下细胞处于80‰的能荷状态。

能荷与代谢有什么关系呢?研究证明,细胞中能荷高时,抑制了ATP的生成,但促进了ATP的利用,也就是说,高能荷可促进分解代谢,并抑制合成代谢。相反,低能荷则促进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

能荷调节是通过ATP、ADP和AMP分子对某些酶分子进行变构调节进行的。例如糖酵解中,磷酸果糖激酶是一个关键酶,它受ATP的强烈抑制,但受ADP和AMP促进。丙酮酸激酶也是如此。在三羧酸环中,丙酮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等,都受ATP的抑制和ADP的促进。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速度同样受ATP抑制和ADP促进。

9.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怎样偶联的?

9.答:目前解释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如何偶联的假说有三个,即化学偶联假说、结构偶联假说与化学渗透假说。其中化学渗透假说得到较普遍的公认。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 (1)线粒体内膜是封闭的对质子不通透的完整内膜系统。

(2)电子传递链中的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是交叉排列,氢传递体有质子(H+)泵的作用,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不断地将质子(H+)从内膜内侧基质中泵到内膜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