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c074629ec3d5bbfc0a746f

试点城市和计划单列市。1997年3月14日,中央批准并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设立了重庆直辖市。

直辖以来,重庆紧紧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9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累计完成移民投资541.8亿元,搬迁安臵移民113.8万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17480元和5200元。

当前,重庆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正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要求,提速推进、攻坚突破、全面发力,突出抓好“五个重庆”、统筹城乡、内陆开放、深化改革、振兴区县、改善民生、缩差共富等重点工作,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把握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远征中迈出更大步伐。

21

重庆教育概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自汉唐开始,重庆重教兴学,文风蔚盛。到北宋时期,重庆教育得到持续发展,为任官员“肇佐学治,以饴文教”,府、州、县、厅学和书院遍及渝州。教育在重庆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世纪初,随着重庆开埠和新式学堂的兴办,重庆出现了留学热潮,官费、自费留学生为西南之冠,形成了重庆近代对外开放、思想解放的新潮。邹容、杨庶堪等一代先进青年,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先锋和重要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国民政府内迁,一大批学校移驻陪都重庆,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达到100余所,师生10万余人。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梁漱溟、陈望道、吴乾纪、李四光、胡庶华、严济慈、竺可桢、马寅初、陈豹隐、梁思成、丁道衡等一大批著名专家教授云集重庆。重庆教育成为了当时的全国教育中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直辖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渝战略,重庆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重大跨越,一系列教育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被新华社《每日电讯》誉为“中国教育的

22

重庆现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对“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作出了“西部区位、直辖境界、中国水平、世界眼光”的十六字诠释。今年4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重庆被列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一线城市,其中在“教育环境竞争力”排名中,重庆位居全国前十大城市第一位。

近几年来,重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三大跨越”。一是以全面实施“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为主要标志,义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两基”督导检查。2010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0%。二是以突破高中阶段“瓶颈”、普职两类教育协调发展“大体相当”、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114万人为主要标志,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达到114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90%。三是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跨入大众化阶段为主要标志,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在渝高校达到67所,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从1997年的37.6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76万人,毛入学率从1997年的8%提高到30%。

——“三大突破”。一是重庆市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高

23

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重庆为2413人,全国平均为2189人,在西部地区居第二位。二是重庆市每十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重庆为4024人,全国平均为3482人,在西部地区居第三位。三是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比例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79.2%,西部地区平均为75%。

——“三大贡献”。一是提升了人口素质。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997年的7.06年上升到2010年的9.0年。近五年来,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中高等专门人才120多万人。二是促进了科技进步。全市90%的基础研究由高校领衔承担,70%的创新成果由高校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工业CT、3G手机核心芯片、乙肝疫苗、超声波肿瘤治疗大型医疗设备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是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据研究统计,“十五”期间,教育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达到36.83%,对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率达到16.04%,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达到22.17%。

——“三大创新”。一是创新教育难题破解方式。化解“普九”债务、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建立中职学生资助体系、建设重庆大学城、建设职业教育园区、为农村教师发放津补贴等,为国家提供了成功经验。二是创新教育投入机制。市政府从预算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