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林修竹研究》正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8)《林修竹研究》正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cb46f183d049649a66584a

布就职。6月19日,张作霖以大元帅资格召集会议,商议组建内阁。老派人物张作相、吴俊升、鲍贵卿等主张请靳云鹏再次组阁担任总理,但实力派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邀集了孙传芳、褚玉璞等一同推荐潘复组阁。最后,张作霖权衡利弊,任潘复为内阁总理,命令潘复组织新内阁。

潘复邀请林修竹到北京任安国军政府教育部副部长,林修竹深感知遇之恩,于是欣然答应,但是对于已经工作了十几年的山东又依依不舍。有诗两首记叙了这件事情,“凤鸣晓日鹤翔霄,组阁潘揆延百僚。为选干才留教次,殷殷远道赋弓招。”“为报恩知赴燕京,运黄卸去一身轻。两河无限流连意,不尽依依去后情。”

1

离鲁赴京前,林修竹辞去了河务局长的职务,举荐王炳燇接任,同时辞去兼

运河工程总办的职务,举荐徐芝田接任。林修竹安排好一切后,才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山东。林修竹有言:“以进为退,此其时矣,琴鹤一船,片帆就道”2,当时的心情只有他自己知道。

一、赴任前北京教育的情况

从近代以来,北京的高等教育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到20年代中期,北京有国立大学九所,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并称国立九校。如此多的高等学校给北京教育发展带来了问题,主要有三点:(1)北京高等学校众多,与全国大学的分布严重不协调;(2)各大学院系设置重复,造成资源浪费;(3)各校为争夺学术领导权,形成派系,相互攻击倾轧,为社会舆论所诟病。

为解决这些问题,从20年代初开始,社会各界与教育当局就不断谋求解决北京的国立大学之道,主要努力方向是合并统一北京国立各校。1922年,胡适曾经向蔡元培建议在北京设立大学区,统一合并北京国立各校。1925年,章士钊兼任教育部长后,曾计划归并北京国立各校,并邀请蔡元培回国担任校长,但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国立各校都坚决反对,合并计划一直没有实现。

12

林修竹:《澄怀阁诗集》卷一,第12页。

林修竹:《茂泉实业文集》,文海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第356页。

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后,南北政权对峙,军事上的对抗日趋紧张。北京军阀政府将大量的教育经费移作军费,教育界经费严重短缺,奄奄一息,国立大学的正常办学举步维艰。1926年,北京国立各校经费积欠严重,教职员领不到工资,北京大学甚至因为拖欠煤钱差点被法院封门。有人用八个字总结了当时的局面,“遍体鳞伤,满目疮痍”,具体情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