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d85d54581b6bd97f19ea95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讲读课文。前两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后一篇是两首咏物诗,分别通过不同的表达方法,形象地描写了大自然景物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寄托了自己的情志。在表达特色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景物的细致刻画,抒发情感即“情景交融”。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优美句段,学习咏物抒情法,我们又增选阅读《白杨礼赞》、《梅花》、《竹石》、《马诗》几篇相关的文章,用以加深对“咏物抒情”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玉琢冰雕、生生不息、数世同堂、韧性、微风乍起、融洽、奉陪、千锤万击、若等闲、清白、清气、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并在习作中学会运用这些词语。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赏析并理解背诵课文重点段落,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

3.学习并了解作者“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感受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诗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励学 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激发学生对花草树木对大自然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5.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随堂小练笔;并拓展阅读《白杨礼赞》、《梅花》、《竹石》、《马诗》,积累语言。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6课时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前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能根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知识的练习.学习过咏物抒情的散文及托物言志的古诗,所以,本单元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学、合作地学、扎实地学、愉快地学”。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相结合 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深入研究学习;拓展练习,处理、内化信息等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致力于帮助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真正体现“学——练——用”的有机结合。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自主预习课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1.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词,1.单元导读,明确目标。 初步理解新词并试着运用。 2.认读字词,相机正音。 2.读熟课文,背诵古诗,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感知单元主题。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4.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读通感知,理清脉络理清层次,感知详略得当。 3.阅读品味,感悟语言感 第二课时 18《广玉兰》 “品读感悟”课 1. 抓住“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中心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理清层次,知作者细致描写,借景抒感知详略得当。 情。 2.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4.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在理解语言、想象画面、诵读悟情、品析语言等学习方法中,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细致观察喜欢的一种5. 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细致观察喜欢的一种花,仿照课文第三、四段话,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出这种花的特点。 6.交流习作,加深咏物抒花,仿照课文第三、四段话,情的认识。 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出这种花的特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夹竹桃1.实物展示,谈话导入 2.品读课文 (1)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学习反衬写法

第三课时 19《夹竹桃》 “读写结合”课 的段落和语句,感受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 3.继续推进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学习本课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把自己由眼前植物产生的想象写进去。 (2) 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引导学生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小练笔. 3.拓展延伸,体悟升华 4. 运用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第四课时 1. 反复诵读古诗,读出节奏、音韵,读出意境。抓住“若等闲”感知“石灰”的特征;抓住“粉骨碎身全不1.初步阅读,感知诗意。 (1)知诗人,解诗题。 (2)反复读,出韵律。 2.抓词语,明诗意。 古诗《石灰吟》 “方法指 导”课 怕”感受诗人坚定的情怀。 3.把握诗蕴,品读赏析。2. 研读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清白”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受情怀 4.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白”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入手,弄清诗中“意象”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五课时 古诗《墨梅》 “方法实践”课 1.仿照学习《石灰吟》的学习方法,阅读本首诗。抓住“淡墨痕”感知“墨梅”的特征;抓住“不要人夸好颜密切联系。 5.拓展诵读写梅花的诗作,合作探究“梅花”这一“意象”的内涵 1.初步阅读,感知诗意。 (1)知诗人,解诗题。 (2)反复读,出韵律。 2.抓词语,明诗意。 色”感受诗人淡泊的情怀。 3.把握诗蕴,品读赏析。2.继续推进古诗“托物言志”感受情怀

的写作手法,抓住“清气”4.体会古诗“托物言志”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的写作手法,从“清气”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入手,弄清诗中“意象”3. 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初步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 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5. 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赏析《竹石》、《马诗》这两首诗。 第六课时 “回顾提1.展示和复习本单元积累描写事物好词好句好段和课外的经典文章、诗词《白杨礼赞》、《梅花》、《竹1.采用“以藤串瓜“的方式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总结回顾。 2. 回顾作者“咏物抒情”单元回顾拓展 升”课 石》、《马诗》,并积累语言。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2.回顾作者“咏物抒情”法,巩固由眼前景物产生“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巩固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3.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3. 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4.课堂拓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