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以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春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以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dc0e3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0

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

教育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定义一般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是服务的人。 2.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 教育思想

是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 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6.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7. 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案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返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

二、简答题

1.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四)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化教育。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1 / 4

三、论述题

1. 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开始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朗格朗在其论文《终身教育的展望》对终身教育的阐释和理论与实践的倡导,引起了各国强烈反响。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国对教育作用的重视,学习化社会的出现都必将强化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教育的范畴不只局限在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必须积极的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对象可以是所有的社会成员;社会教育结构多样化和教育制度的连贯性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受到更高重视。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终身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注重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其教育内容包括各方面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注重每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终身教育把学习阶段扩展到人的一生,只要有需要就可以随时接受教育。这样,使各级教育之间联系和统一起来,形成完整和全面的教育系统。

总之,终身学习必将极大地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与教育关系,因此改变学校的专属性与封闭性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2.

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特征包括:1.全体发展,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全面发展,即每一个人自身所蕴涵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发展;3.主动发展,即排除外在强迫,主动设计与实现的发展;4.和谐发展,即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致力于各种因素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5.充分的发展,即个体在社会给予的空间条件下,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6.可持续发展,即个人的现实发展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又不会对其未来发展和潜能造成损害。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案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理论形态,不具有约束力,它只能以思想理论所具有的功能力量去启迪和要求人们产生它所要求的行为。素质教育是人们在思想上真正接受它时,才能将其落实到实践之中,实现言行统一。

现代教育原理网上作业2

一、多项选择题

1.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 D)。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2 / 4

A. 人口数量 E. 法律制度

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 社会文化

3. 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CDE)。

A. 教育目的

B. 教育内容

C. 教育发展规模

D. 教育结构

E. 教育质量

4.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 社会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科学技术

E. 人口质量

5. 受教育权利是受(B)制约的。

A. 社会生产力

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 时代

D. 社会历史形态

E. 社会文化

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BCDE)。

A. 人口数量

B.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D. 社会文化本体

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

(ABC)的产业地位。

A. 基础性

B. 全局性

C. 先导性

D. 迟效性

E. 可持续性

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ABCDE)。

A. 教育观念现代化

B. 教育内容现代化

C.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D. 教育管理现

代化E. 教师素质现代化

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ABCDE)等各方面。

A. 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 教案内容

D. 教案方法、教案设备

E.

教案组织形式

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C)。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CE)。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12. 在教

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13. 人类历史上的“狼孩”事例,说明了(B)。

A.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C.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B.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D. 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 / 4

14.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A. 主导作用

B. 决定作用

C. 不起作用

D. 生理前提作用

15. 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

权威的理论”是(CDE)。

A.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B.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E. 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

16. 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案原则(ABE)。

A. 高难度原则

B. 高速度原则

C.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 发现学习原则

E. 以理论

知识为主导原则

17.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BCE)等规律。

A. 稳定性二、简答题

1.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答: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有“内法论”和“外铄论”两种相互

对立的学说。“内法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本身,人的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完全由机体自身的成熟机制所决定。“外铄论”一般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首先,人的需要是指机体因缺乏某种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稀缺状态或摄取状态。其次,社会的要求和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需要形成的条件。再次,需要作为一种欲求状态,只是一种潜在的内驱力。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

(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四)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2.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答: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3.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2.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