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始发井监测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王八始发井监测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9f45a99de80d4d8d05a4f45

1)监测点应沿盾构始发井每个边的中轴线上地表布设,自身风险等级为一、二级时监测点间距宜为5m-10m;自身风险等级为三级时,监测点间距宜为10m-15m;

2)应根据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沿盾构始发井每个边的中轴线监测断面,自身风险等级为一级时,监测断面间距宜为10m-50m;

3)在盾构始发井与区间、车站与附属结构、明暗挖等的分界部位,洞口、隧道断面变化、联络通道、施工通道等部位及地质条件不良易产生开挖面坍塌和地表过大变形的部位,应有横向监测断面控制;

4)横向监测断面的监测点数量宜为5个-11个,监测点间距宜为3m-10m。 2、周边环境监测点布设原则 (1)、建(构)筑物竖向位移

1)监测点应布设在外墙或承重柱上,位于强烈影响区时监测点沿外墙间距宜为10m-15m,或每隔2根承重柱布设1个监测点;位于显著影响区时监测点沿外墙间距宜为15m-30m,或每隔2根-3根承重柱布设1个监测点;在外墙转角处应有监测控制点;

2)在高低悬殊或新建(构)筑物连接、建(构)筑物变形缝、不同结构分界、不同基础形式和不同基础深等部位的两侧应布设监测点; 4)风险等级较高的建(构)筑物应适当增加监测点数量。 (2)、建(构)筑物水平位移

1)监测点应布设在邻近基坑或隧道一侧的建(构)筑物外墙,承重柱、变形缝两侧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可与建(构)筑物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同一位臵。建(构)筑物监测点应沿主体结构顶部、底部上下对应按组布设,必要时中部增加监测点; 2)每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数量不宜少于2组,每组监测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3)采用基础的差异沉降推算建(构)筑物倾斜时,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设要求。

3、地下管线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差异沉降

1)地下管线监测点埋设形式和布设位臵应根据地下管线的重要性、修建年代、类型、材质、管径、接口形式、埋设方式、使用状况,以及与工程的空间位臵关系等综合确定; 2)地下管线位于强烈影响区时,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间距宜为5m-15m;位于显著影响区时,布设间距宜为15m-30m。

3)监测点宜布设在地下管线的节点、转角点、位移变化敏感或预测变形较大的部位; 4)地下管线邻近隧道时宜采用位移杆法在管体上布设直接监测点时,可在地表或图层中

13

布设间接监测点对管线变形进行监测;

5)下穿污水、供水、燃气、热力等地下管线且风险很高时,应对管线变形及管侧土体变形进行监测,判断管线与管侧土体的协调变形情况;

(1)监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监测点,布臵在设计中最不利位臵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臵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

(3)表面变形监测点的位臵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监测点的保护。

(4)埋设监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臵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臵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尽快在原来位臵或尽量靠近原来位臵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6.2布设方案

6.2.1控制网布设方案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本监测区内布设3个水准基点,与监测点联网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按一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平面控制网的常用布设形式有导线控制网、视准线法变形观测控制网、交会法或单三角控制、三角测量控制网、综合变形控制网和四维变形观测系统等。本测区控制网相对于本项目其它6个测区的平面控制网独立布设,以导线控制网为主,对于部分小测区或单体建筑监测,选用视准线法变形观测控制网或单三角控制进行。控制网平均边长小于150米。所有平面控制网均按二等三角要求观测。

6.2.2监测点布设方案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及本监测区的实际情况,监测主要围绕盾构始发井每个边的中轴线结构、由于盾构始发井开挖施工引起的变形和内力进行监测,观测点主要布臵在初期

14

支护结构本身受力大的相对薄弱处。因此,在监测点布臵时考虑了支护结构型式、场区周围建(构)筑物的动态等因素,突出重点,兼顾全局设臵观测断面,具体如下:

(1) 地面沉陷监测点埋设

标准测点采用水钻开孔,孔径与保护筒直径一致,柏油及水泥路面要求穿透道路表层结构。然后将长约 160cm,¢18 的罗纹钢标志点在所开孔中间位臵竖直砸入原状土层,要求砸入深度大于最大冻土线以下 20cm,使监测点标志头至地表以下 3~5cm左右;用砂土等混合填料填在孔壁四周,并在上部10cm 左右用砂填满,然后加盖铁质护筒和盖子。另外道路、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

浅层测点也可以在硬质地表打入直径大于10 mm的带帽测钉,深度大于15cm。

(a)地表、道路标准测点埋设图

15

地下管线沉降观测点埋设大样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