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套233页)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共31套233页)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09ea6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2b

(共31套233页)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

案设计汇总

1. 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2.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4.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子动理论”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动理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动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

10

-10

m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

21

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教法建议]

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建议二:分子动理论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热现象,即从物体内部微小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问题,可以从本质上解释有关的热现象。进行解释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然后在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应观点,特别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两个观点进行解释。

建议三:根据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这一点可以借用化学里的一些知识加以说明。另外,构成物质的分子直径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可以用宏观物体间的尺寸比来说明。

建议四: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例如打开香水瓶瓶盖后,满教室都能闻到香味;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课件来模拟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扩散现象,使这种看不见的运动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快慢,如观察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快慢。

建议五:分子间作用力较难、较复杂,尤其是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能知道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且知道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引力,什么时候分子间表现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两个铅块间的分子引力实验。

【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和相对应实验事例,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观理论定性解释宏观现象 讲授、实验 教学过程

知识内容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将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学生活动 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度静止释放,提出问题:况,并回答问题。 乒乓球运动的机械能上 哪儿去了? 二、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讲解、举例 组成物质的分子一般很小,通过实例讲解分子数直径一般在10-10 联系化学中有关分子的知识思考。 m左右,物体内含目巨大,让学生体会分子非常小。 有的分子数目一般很多。 打开香水瓶盖,提问:学生思考并回答问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三、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味?香料分子是怎样进运动 入我们的鼻子的? 题。 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现象 分子总在做不停的无规则演示NO2气体与空气 的运动,在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间的扩散过程。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演示硫酸铜溶液与水 的扩散现象,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并讨论计算机模拟演示气体通过这个实验对分子的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运动的认识。 扩散过程,教师讲解。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 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用注射器抽取半筒做两段熔丝间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分的筒口。推压注射器的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原因。 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活塞,看能否将水压缩。 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提出问学生观看短片,并讨五、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 题:气态、液态、固态论归纳总结(也可列表之间分子有什么区别? 对比) 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