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滨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温州滨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1ecb5f0b1c59eef8c7b46a

温州滨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11 信息来源:研究室

一、滨海经济带的功能定位 1、国际性产业集群的集中区

滨海经济带要建成国际性产业集群的集中区,不仅要改造和提升块状经济,而且需要引进战略性投资者。转变传统低成本扩张的战略,以增强产业支撑服务功能为核心,整合区内外先进要素资源,打造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拥有众多国际化企业和知名品牌,汇聚国际一流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在充分发挥现有块状经济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构筑信息、研发、销售等多方面的网络,主动对接长三角国际性产业集群或挤入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寻求稳定的技术、资本、市场支撑,成为国际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和新建一批三种途径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利用温州的品牌优势和块状经济特征明显的特点,大力引进战略性投资者,带动地方相关产业或配套产业的成长。多方位创造条件,鼓励企业上市,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利用产业转移具有的群聚式特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内外资融合发展的国际性产业集群。

2、东南沿海地区的现代化大都市

温州市具备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区位和条件:首先,温州距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心城市比较远,所受的极化效应比较弱,这是温州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现代化大都市的区位条件。其次,温州体制、机制上的优势,为温州经济注入发展的活力。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民间资本充裕,这些都是温州滨海经济带打造东南沿海经济发展高地的有力助推器。第三,基础设施完善,将大力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港口功能的完善,将有利于发展港口物流业和临港产业;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将带来更多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延展温州对外的服务功能。第四,温州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结构调整,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迎来大发展的良机,城市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增强;第五,空间布局的调整,将使城市体系更加合理,城市品位逐渐提高。 3、带动浙南闽北以及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龙头

浙南闽北和赣东地区远离“长三角”、“珠三角”,难以接受两大中心经济区的辐射,需要有一个龙头带动他们共同发展。温州市与这些地区地缘相近,文源相通,人缘相亲,存在合作的社会基础。同时,温州市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落差较大,产业发展互补性强,存在合作的经济基础。特别是港口的发展需要拓展腹地,而周边欠发达地区需要温州的产业转移。温州产业已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进一步强化了温州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在拓展滨海经济带的内陆腹地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温州要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龙头,首先要提升自身经济实力,扩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产业层次。其次要强化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借助温州与浙南闽北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本轮产业向外梯度转移,通过文化和产业两条纽带,加强与丽水、瞿州、宁德、南平和赣东等地区的联系。第三要加快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变“通道型”城市为“枢纽型”城市,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加快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4、海峡经济区的北部增长极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区内经济互动特征日益明显,寻求联合发展已成为一种客

观内在的要求。海峡西岸经济区酝酿多年,为尽快融入东盟一体化和搭建进入世界经济的桥梁,台湾有识之士提出“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的构想。两岸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和合作的层次都将会逐渐上升,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广东东北部的潮汕地区、福建沿海地区和浙江的温州地区将成为两岸经济深度合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温州与台湾地域相近,人缘相亲。目前,在台湾的温籍同胞有16万余人,在温台商及家属逾26万人,这是两地开展人员交流的重要基础。在今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极有可能形成以台北为龙头、以福建沿海地区为龙身、以温州地区为北翼、以潮汕地区为南翼的经济空间格局。这一区域将随着两岸共同市场构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东南沿海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并驾齐驱的经济发达区域。 5、引领浙江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点

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与位于北部的杭州、东部的宁波共同构成支撑浙江经济发展的三大都市圈。浙江省为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出要构筑杭州都市经济圈、宁波都市经济圈和温州都市经济圈。将滨海经济带定位为引领浙江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点,不仅是构筑温州都市圈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都市圈的构筑必须要以核心城市经济实力的壮大、发展质量的提升为基础,积极营造经济增长高地,促进各种经济要素向核心地带集聚。温州滨海经济带产业基础雄厚,各级政府发展意识强,有条件建成引领浙江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撑点。

二、滨海经济带未来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10年)

科学谋划发展布局,积极改善发展环境,合理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整合区域资源,努力构建企业网络。通过对沿海滩涂的利用、基础设施和重点片区建设的有序推进,完善产业优化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滨海经济带户籍人口达到622万人,常住人口达到715万人,城市化水平约70%,城镇人口约60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3000亿元,年均增长15%;三产比例达到2.1:52.5:45.4;工业总产值达到7077亿元;土地产出率约5314万元/平方公里。 2、中期目标(2011—2015年)

滨海经济带交通、电力、通信等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重点功能片区进入建设开发阶段,大力提升产业集群的层次和质量,不断增强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常住人口达到770万人,城市化水平约75%,城镇人口约57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17%;三产比例达到1.1:47.9:51;工业总产值达到15516亿元;土地产出率约12157万元/平方公里。

3、长期目标(2016—2020年)

滨海经济带基本建设成为集现代化,功能健全,实力雄厚为一体的,面向世界的城市连绵区。经济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大都市。常住人口达到800万人,城市化水平约80%,城镇人口超过60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62亿元,年均增长18%;三产比例达到0.6:46.4:53;工业总产值达到35498亿元;土地产出率约27812万元/平方公里。 4、远期目标(2021—2030年)

滨海经济带将成为具有滨海特色、功能健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化大都市。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城市化水平超过90%,城镇人口超过90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0000

亿元,年均增长20%;三产比例达到0.2:29.8:70;工业总产值达到202149亿元;土地产出率约172204万元/平方公里。

三、滨海经济带重点产业选择 1、船舶修造业

船舶修造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联带效应强,融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集成产业,它直接涉及到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电子、化工、建材等50多个行业和5万多种产品,产业关联度很高。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温州造船业已初具规模,呈现出良好态势。加快发展船舶制造业,可以有效地提升目前温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不锈钢、仪器仪表、电子电器、家具洁具、皮草箱包等大部分行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温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石化产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石化产业一直是高利润行业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石化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进入一个上升周期,本世纪头20年,将是石化产业投资的新一轮高峰期。由于发达国家加速提升石化产业结构,除保留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领域外,将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石化化工产品的生产逐步从西欧、北美向亚太、拉美、中东、东欧地区转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石化领域市场潜力最大、投资最多、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转移大宗石化产品和传统产品生产的热点地区。从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看,目前高档润滑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烯烃、芳烃、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需要大量进口,石化产品的发展市场前景较好。随着世界石化产品消费需求的旺盛增长,我国石化产业已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态势。

根据国内外石化产业的发展市场前景,结合温州地处东海沿岸、海岛众多,海路运输便捷的区位优势,发展炼油、乙烯等大型石油化工及其下游产品的深加工,融入国家沿海石化产业体系,形成我国东部沿海石化产业带中的重要石化基地是完全可行和十分必要的。通过石化产业的发展,带动能源工业、树脂和塑料加工、建筑、轻工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形成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石化产业链。 3、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覆盖面很广的产业,温州应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是我国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从产业关联度分析,电子信息、新材料是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发展成为现代高端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又是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关键。因此,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有利于在滨海经济带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作为国民经济支撑产业,战略和先导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突显。尽管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外贸的主力军,但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其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新材料产业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热点问题。国内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在质量、性能与数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将带动新材料需求的增加,新型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材料的需求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新材料与诸多产业加快融合,形成更严密的上下游产业链,

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和不断创新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正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机遇。 温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处在起步阶段,企业技术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在兴建,已有不少科技含量较高的名优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当前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4、现代服务业

现代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产业,温州滨海经济带应重点发展这两大产业。世界服务业的发展已呈现出三大明显趋势:(1)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信息、金融、商务等在发达国家成为支柱产业。(2)现代服务业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来与制造业联系十分紧密的研发、物流、会计等已逐步地分离出来,形成了专业化的服务部门。(3)技术创新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正处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五”期间,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温州应促进以港口物流为龙头,航空、铁路公路物流为两翼的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温州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5、电工电器

中国电工电器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机械装备工业中的一个大行业。近几年,电工电器行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新产品产值持续高速增长,将随着“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迎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总体发展趋势看好。中国电工电器市场需求广阔,国家电力工程投资的进一步加大、中国城乡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铁路电气化的加快实施,都将极大的带动电工电器产品的需求增长。从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来看,温州具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电工电器已从单一的低压电器延伸到高压电器,从元件电器延伸到成套电器,形成为输、变、配电服务完整的产业链,并确立了国内同类产品品种最齐全、生产量最大、销售网络覆盖最广的产销基地。通过应用高新技术,着力使现有装备制造业中的电工电器等高新技术化,不断提高其产业的高新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价值,突出品牌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生态化特征,就能够形成区域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 6、汽摩配

我国汽车工业目前每年对零配件的需求量达到800亿元左右,而每年从一级市场到区域经营再到零售商的汽车零配件三级流通至少要完成2400亿元的交易额。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汽车产业链越来越长,中国汽配新一轮的发展即将到来。

近20年来,摩托车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的兴盛与繁荣。我国的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摩托车零配件产品,成为很多国外摩托车生产企业、采购商的抢购产品。 温州汽摩配企业2600余家,是国内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主要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原料采购、模具加工制造、喷漆、电镀、装配、设计研发、销售和运输等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社会化生产体系,在我国汽摩配行业中树立了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全国汽摩配行业每年有50%的零部件采购来自温州。

乐清和瑞安有着发展电工电器和汽摩配的雄厚基础,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来着力提升这两个行业,进一步发挥其产业竞争优势,使“中国电器之都”和“中国汽摩之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