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69de0f2f60ddccda38a060

题 目: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

姓 学 专 指 导所 在

名: 张 烁 号: 100101312 业: 汉语言文学 教 师: 吕贤平 学 校: 闽南师范大学

2013年 06 月 20 日

1

目 录

一、傲慢的名士。.................................................... 3 二、优雅的名士。.................................................... 4 三、虚伪的名士。...................................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

2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

张烁

(闽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 10级师本三班 )

摘 要

《儒林外史》中写的名士不少,但真正像名士的不多。直到第二十九回,我们才看到一位典型的名士——杜慎卿。只见他“穿着是莺背色的夹纱直裰,手摇诗扇,脚踏丝履”,走到我们面前,“面如传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杜慎卿兼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果是不同凡响。本文从傲慢、优雅、虚伪三个方面来展示杜慎卿的形象。

关键词: 杜慎卿; 名士; 傲慢; 优雅; 虚伪

在《儒林外史》的名士群里,杜慎卿无疑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和那些招摇撞骗、自吹自擂的假名士不可同日而语。他似乎是什么都有了,高贵的门第,出众的才华,风雅秀美的仪表,大把的银子,到处有人捧他,到处有人为他抬轿,但是他的生活却空虚而又无聊,杜慎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带你走进儒林,走近杜慎卿。

一、傲慢的名士。

杜慎卿待人接物、谈吐举止之间,自有一种名士风度,难怪南京的那些文人学子,众星拱月一般地围在他的身边,杜慎卿出身名门望族,一般的人物不在他眼里。正如郭铁笔所恭维的:“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散满了。督、抚、司、道,在外头做,不计其数。”杜慎卿既是这样一种家庭出身,他的傲视一般官吏也就不难理解了。

极想巴结他的诸葛天申在杜慎卿到金陵的第二天就去拜他,结果杜慎卿不在家。“一直到三日,才见那杜公孙来回拜”,对于诸葛天申这种“俗人”,杜慎卿心底里是不屑拜见的。

对于自己的才情,他从来就自信满满,对比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三教九流的“文人喽罗”他始终是带着鄙夷的居高临下的神气,或者干脆毫不避讳地尖锐地指责。

初次见萧金铉三人时,他“忽然翻出一首诗来,便是萧金铉前日在乌龙潭春游之作,杜慎卿看了,点一点头道:‘诗句是清新’的。便问道:‘这是萧先生大笔?’萧金铉道:‘是小弟拙作,要求先生指教。’杜慎卿道:‘汝不见怪,小弟又一句盲瞽之言。诗以气体为主,如尊作这两句:桃花何苦红如此?杨柳忽然青

3

可怜。岂非加意做出来的?但上一句诗,只要添一个字,问桃花何苦红如此,便是《贺新凉》中间一句好词,如今先生把它做了诗,下面有强对了一句,便觉索然了。’几句话把萧金铉说得透身冰冷。”萧金铉原以为对方会敷衍两句恭维话的,谁知道竟是这样不冷不热的讽刺挖苦,难怪他要“透身冰冷”了。然而,敢于这样在人前尖锐地数落起他人的诗作,也确实体现了杜慎卿的张狂得不同寻常。金东崖把自己纂的《四书讲章》送来请教。杜慎卿在金走后,“鼻子里冷笑了一声,向大小厮说道:‘一个当书办的人都跑了回来讲究《四书》,圣贤可是这样的人讲的!’

门第清贵而又才貌双全,难怪杜慎卿如此傲慢了。诸葛天申恭维他是二十七府州县诗赋首卷,他不但不自谦几句,反而顺势说:“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挂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草草塞责”略不经意已经是二十七府州县首卷,若是认真对付,苦心孤诣,真不知道要写出什么惊天动地之文来!他深以门第家世自负,但若是有人当面恭维他,他又要看不上,要说人家“开口就是纱帽”、“偏生有这些恶谈”。 杜慎卿对历史有时确实有很好的见解,在游玩雨花台岗的时候,他忍不住满腔愁绪,大发议论。他关于永乐皇帝和方孝孺的评价,虽迥异于平常之论,却断非以成败论人,而是从历史事实出发,考辨所谓的“夷十族”并不及母党、妻党,更不及门生,肯定“若不是永乐振作一番,信着建文软弱,久已弄成一个齐梁世界了!”批评方孝孺“迂而无当”,死守皋门、雉门之辨是书生之见。而正统文人在这一问题上大多是同情方孝孺的而不满永乐帝的,如姚鼐曾说:“成祖天子之富贵,随乎飘风;正学一家之忠孝,光乎日月。”如此等等,均可见杜慎卿虽目中无人,风流自赏,却确有见识,不同凡俗,特别是他从挑粪桶的农民身上能领略“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更非一般庸俗腐儒能比拟,实属难得。

二、优雅的名士。

杜慎卿不但有一种名士气,孤傲清高,潇洒雍容,韦四太爷说他还“带着些姑娘气”。一日,他宴请萧、诸葛、季三人赏牡丹,摆上桌的菜肴只是“清清疏疏几个盘子”,杜慎卿开场便说:“我今日把这些俗品都捐了,只是江南鲥鱼、樱、笋,下酒之物,与先生们挥霍清谈。”酒是“永宁坊上好的橘酒”,点心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每样拿一盘上来”,茶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杜慎卿浑身有一种娇气,他虽是“极大地酒量”,但不怎么吃,别人风卷残云一般,他“只拣了几片笋和几个樱桃下酒”。等到点心端上来,“杜慎卿自己只吃了一片软香糕和一碗茶,便叫收下去了”,这真是有点豪门深闺的做派。杜慎卿仿佛更应该生活在《红楼梦》的大家府邸里做一个美貌优雅的仕女。

次日诸葛三人在聚升楼酒馆宴请杜慎卿,这可苦了杜慎卿了,他“不得推辞,只得坐下”,“勉强吃了一块板鸭,登时就呕吐起来”,弄得“众人不好意思”,后来“拿茶来泡了一碗饭,吃了一会,还吃不完,递与那小小子拿下去吃了。”这和其他三人“把那酒和饭都吃完了”形成鲜明的对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