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讲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讲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6a4c495acfa1c7aa00cc5f

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很广,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所以通常说,统战部是党外人士之家。

3、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性质

从历史上看,统一战线是为完成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的,要做好服务工作,统一战线也必然要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每当外部历史条件发生改变,工作重点发生改变,统一战线自身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以谋求自身发展。因此,统一战线的性质也因不同的阶段而不同。

建党初期,党提出要建立一个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段民主派的民主的联合阵线(反帝反封建);抗日战争时期,党提出要建立一个全民族抗日的、长期性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战争时期,党提出建立一个联全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段、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反对独裁统治的,从阶段划分上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建设一个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设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建设一个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团结的爱国统一战线(称为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要建设一个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群众最广泛团结的爱国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以上可以看出,统一战线在不同的阶段所团结的阶级、阶层、团体等都有所不同,所担负的任务也不同,实现的目标也不同,因而其性质也不同。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大量涌现,统一战线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性质也有了新的发展。2007年7月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

5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实现大陆范围内人民的团结;二是以拥护祖国和平统一为基础,实现大陆同胞与台港澳同胞的团结;三是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实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

“四者联盟”中“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概念的提出,是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果。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十六大提出六个方面)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新兴力量,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因此,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中大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写进了政协章程,写进了宪法,在党的十七大上也写入了党章。

从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性质,我们可以明确以下个几个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协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社会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 4、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特征

(1)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范畴,统一战线的基本构成由“三者”变为“四者”;二是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内涵更加丰富,总体上囊括了中华民族所有的积极力量,不仅

6

包括大陆范围内的全体人民,而且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

(2)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指的是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特别是最大限度地包容“异”。

同和异的关系,既是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关系,又是统一战线内部的基本矛盾。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求同存异作为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在党的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内从事统一战线工作时间最长、结交面最广、始终处在第一线的领导者,是举世公认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实践家。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⒃⒂在抗日战争时期,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周恩来求大同、存小异的高超艺术,成为成功运用求同存异原则的光辉范例。

建国初期,周恩来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合作时进一步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思想,他指出:?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历史,都代表着各自方面的群众,有人要求各民主党派都和共产党一样,如果都一样了,则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有何必联合呢?正因为有所不同,才需要联合。??另一方面,如果只为了联合就不讲原则,凡是要求我们承认的我们就承认,那就会涣散了统一战线。?他还具体地指出:?我们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就是在共同的前提下,接受他们的好意见,丰富我们的主张。只要大的方面有了共同性,小的方面的差别是允许的。?这就从团结大多数的本质的角度,赋予?求同存异?以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真正使求同存异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席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开宗明义地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求同而不立异?、?求同而存异?的警世明言,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朋友们甚至对手的敬佩。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抗日这一点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家(从党的同情分子、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家到一切赞成抗日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文艺家)团结起来。?⒄毛主席谈话的要旨是求?赞成抗日、宣传抗日?之同,存?阶级差别利益?之异,形成文艺界的统一战线,这其中就隐含着求同存异的思想。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就在于他能从各阶级、阶层、团体等各方面不同主张和见解中找出大家都能认可的?同?,他指出:?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下定决心一心一意搞建设。?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凝聚力最强的?同?。正是这个大?同?,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了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冲淡了尚存的?异?,把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凝集起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邓小平成功地运用求同存异原则提出?一国两

7

制?,顺利地解决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促使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1999年11月2日,李瑞环同志在?全国党内省部级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研究班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需要把握许多重要原则,但有一条特别需要引起重视,这就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原则。?李瑞环指出:?‘同’主要是统一战线成员基于共同利益而确立的共同目标和要求。没有‘同’,就建立不起来统一战线。‘异’主要是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上,世界观上,具体利益和要求上存在的差别。没有‘异’,就没有必要建立统一战线。统战工作,既要求‘同’,也要存‘异’,两者不可偏废。?可见,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原则是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关键。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巨大包容性就体现在:在大陆范围内,只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论什么样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在祖国统一问题上,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指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3)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社会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我们的统一战线是用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与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来维系的。在统一战线内部,虽然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会引发一些矛盾,但这些矛盾最终会统一于整个统一战线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的一致性之中,尤其是新世纪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当前统一战线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所在,社会各方面成员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再加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统一战线比任何时候都具有强烈的开放性,各种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相互渗透,激烈碰撞,思想意识、社会观念和利益要求异彩纷呈,认识差异明显加大,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由此可以看出,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构成上的多样;二是成员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上的多样;三是成员具体利益诉求上的多样。

(4)具有显著的社会性。表现在:一是统战工作已经由政治领域扩展到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