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2009、12)(1).ppt.Convertor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09-10学年《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2009、12)(1).ppt.Convertor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7552addd3383c4bb4cd21e

19、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撼动社会稳定;就业困扰和影响社会稳定;腐败蔓延削弱社会稳定;社会矛盾冲突挑战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对立导致社会不稳定。

20、造成社会转型期“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1)社会经济转型;(2)区域发展不平衡;(3)劳动力市场分割;(4)权力参与分配;(5)社会保障的制度缺陷等。

21、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代价太大,难以承受;(2)资源型城市和地区难以为继,处境艰难;(3)生存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22、维护社会稳定应有新思维,这种新思维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主要表现是:(1)正确看待社会稳定问题;(2)多途径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3)必须认识到其中绝大多数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只能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去处理。

23、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解决好改革过程中哪些深层次问题? (1)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问题;(2)解决国企改革难度增大的问题;(3)解决就业难、难就业问题;(4)解决政府改革需要有突破的问题;(5)解决金融体制“计划性与垄断性”尚未打破的问题。

24、维护社会稳定,在治民、治官、治党方面应走怎样的路子?

要维护社会稳定,在治民、治官、治党方面应走出不同的路子来。即: (1)在“治民”(即社会治理)方面,走放松管制,还权于民的路子; (2)在“治官”(即政府治理)方面,走规范政府管理,限制“公权”的路子; (3)在“治党”(即执政党建设)方面,走从严治党,加强监督的路子。 第三专题:转型期中国社会劣势群体问题

25、十大社会阶层群体说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法是什么?

依据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拥(占)有的程度,就其是单一还是复合地拥(占)有的社会组织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及社会文化资源的质与量,划分出十大社会阶层群体: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群体; (2)经理人员阶层群体; (3)私营企业主阶层群体;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群体; (5)办事人员阶层群体; (6)个体工商户阶层群体;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群体; (8)产业工人阶层群体;

(9)农业劳动者阶层群体;

(10)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群体。

26、五大社会等级群体说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法是什么?

以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等级结构中所处的层级为根据,划分出五大社会等级

阶层群体:

(1)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社会上层群体;

(2)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社会中上层群体;

(3)以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员、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社会中中层群体; (4)以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为主的中下层群体;

(5)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组成的社会底层群体。

27、四大社会阶层群体说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法是什么?

以社会生活生活质量、物质生活水平中某些物化指标,如家庭人年(月)平均货币收入的高低、是否拥有产权在自己名下的住宅、小汽车等为依据划分为四大阶层群体: (1)家庭人月平均货币收入3千元以上,拥有产权在自己名下的别墅或高档住宅、豪华小汽车的社会富豪(特富)阶层群体;

(2)家庭人月平均货币收入在2—3千元,拥有产权在自已名下的宽敞或中档住宅、中档小汽车的社会富裕阶层群体;

(3)家庭人月平均货币收入在1千元左右,拥有产权在自己名下的普通住宅、无小汽车的一般市民阶层群体;

(4)家庭人月平均货币收入在5百元以下,没有住宅、更没有小汽车的社会贫困阶层群体。

28、三大社会阶层群体说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法是什么?

以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资源拥(占)有程度、生活质量及水平等基本指标的综合考虑,将社会分为三大阶层群体:

(1)社会优(强)势阶层群体;(2)一般市民阶层群体;(3)社会劣(弱)势阶层群体。

29、五大社会阶层群体说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法是什么? 以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资源拥(占)有程度、生活质量及水平等基本指标的综合考虑,将社会分为五大阶层群体:

(1)社会精英阶层导体。从其社会地位、资源拥(占)有、生活质量及水平等基本指标的综合上来考查和估量,他们是由居于社会最顶层的为数不多者构成的社会阶层群体;(2)社会优势阶层群体。由社会地位、资源拥(占)有、生活质量等居于上等水平者构成的社会阶层群体;(3)一般市民阶层群体。由温饱有余,小康不足者构成的最大众化的社会阶层群体;(4)社会劣势阶层群体。由于后天某一种或多种原因,在就业、生活等方面处于困难境地的社会成员构成的社会阶层群体;(5)社会弱势阶层群体。由于先天的或不可抗力的因素所至,且大多处于无独立生活能力或必须依赖于社会和他人才能生存者构成的社会阶层群体。

30、将弱势群体与劣势群体进行比较,二者有哪些不同?

二者有9个方面不同:(1)概念内涵与外延不同;(2)人员构成不同;(3)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社会环境不同;(4)群体成员组成和数量规模不同;(5)界定角度和界定指标不同;(6)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不同;(7)社会提供的福利服务理念不同;(8)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法不同;(9)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不同。

31、我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劣势群体有何特点? 主要有五大方面的特点:(1)从行业种类上看,主要来自夕阳产业和行业;(2)从构成

群体的主体上看,主要来自下岗职工、失业待业者;(3)从生活状况看,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4)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是中、西部经济欠发展地区;(5)从性别、年龄、文化结构上看,女性居多、年龄偏大者居多、文化程度偏低者居多。 32、我国社会转型期劣势群体产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其产生、形成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历史生成原因;(2)社会现实原因;(3)个体自身原因。

33、米德格利( Midgley )的“社会投资论”,有哪些主要的观点? “社会投资论”主要有以下观点:(1)提高社会福利的成本效益;(2)加强人力资本投资;(3)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4)积累个人和社区的财产;(5)通过生产就业或自谋职业,参与市场经济;(6)消除经济参与的障碍;(7)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气氛。 34、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投资论”?

(1)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投资论”,“否”不可;“搬”不可;“识”可。(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识”;二“借”;三“用”。(3)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搞好社区、个人财产的积累;进行福利(扶贫)机制的改革。

35、解决社会劣势群体问题,我们应当怎样去做?

(1)确立符合实际的政策标准;(2)实施有限的政府干预:(3)明确解决社会劣势群体问题的理念与实践途径;(4)关注社会劣势群体,必须走出思想上的误区;(5)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劣势群体问题。

第四专题: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与处置

36、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有何关系?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妥善处置,是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体现,更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是政府的责任所在,也是各级政府官员是否称职的试金石。

37、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是什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是: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3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如何分级分类的?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3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是什么?

是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4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确立了哪些工作原则?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确立了六大工作原则,即: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4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形成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包括哪些预案?

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包括下列预案:

(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4)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6)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急预案。

42、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与处置的组织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与处置的组织体系主要由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和专家组构成。

领导机构: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国务院工作组。

办事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

地方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专 家 组: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 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专家组成专家组。

43、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与处置的运行机制包括哪四大环节?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与处置的运行机制包括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和信息发布等四环节。

预测与预警:根据预警级别,发布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的警报。

应急处置:信息报告要立即报告,不得超过4小时并及时续报;先期处理,在报告的同时,启动预案及时处置;应急响应,先期处置未果,及时启动相关预案;应急结束,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恢复与重建:做好抚恤、补助、补偿、援助,防疫,理赔等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调查与评估,调查评估事件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恢复重建,根据灾情,按照重建计划组织实施。

信息发布:简要信息,核实情况,应对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