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 - 文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 - 文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8cb3535901020207409cc4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二十四条 四大威胁分析(Threat)

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威胁; 区域旅游城市竞争惨烈;

旅游发展各自为政,古运河开发极具雷同性;

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石油波动、汇率波动等导致的不可预知性。

17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第六章古运河旅游发展竞合分析

第二十五节 国际运河遗产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一)竞合条件分析

在全球尺度上,与中国大运河齐名的运河有埃及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德国美因—多瑙运河、英国曼彻斯特运河、意大利威尼斯运河、美国伊利运河、俄罗斯伏尔加—顿河运河、荷兰乌特勒支运河、瑞士苏黎世运河等,全球范围内的运河类旅游产品之间的竞合,主要在这些旅游地之间展开。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东西方的运河形成了一些比较鲜明的不同特征: 国外(主要是西方)的很多运河,其开凿具有明显的经济目的;而京杭大运河是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其开凿具有鲜明的政治烙印。

欧美的运河一般较宽较深,而且航道标准化程度很高,但多为企业或地区开挖,大多长度较短;而中国的古运河一般较浅较窄,多利用天然水体,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但由于属国家工程,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欧美的运河大多具备良好的通航条件,且水质较好,可供游船通行,适宜较长距离的水上休闲游;中国大运河(主航道)货运繁忙,水质较差,而古运河仅局部河段通航,不适宜中国大尺度上的长途水上游。 (二)竞合措施

突出中国大运河OUV,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沿途历史古迹、风景名胜十分丰富,这里有很多中国古老的故事。

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欧美运河旅游产品以水上休闲类为主,参与性较强;中国古运河沿途历史古迹丰富,适宜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遗产旅游产品。 设计个性化的旅游线路:西方的运河游一般以长途的Cruise为主,中国大运河宜采用水陆结合的蛙跳式旅游线路,通过短途的水上巴士和陆地景点相结合的方式,串联旅游线路。

继续举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和运河名城论坛:将这一盛会常态化、制度化,并争取成立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的议事机构(如世界运河旅游协会),就运河的保护、开发和旅游进行交流和协调。

18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相互允许对方在自己的景区进行宣传促销:意大利的威尼斯运河英文名称也叫Grand Canal,在西方国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国际旅游市场促销可以采取依附定位法,并借助苏州的龙头作用,打出“苏州:东方威尼斯;运河:东方古运河(Venice of the East, Oriental Grand Canal)”的口号。

第二十六条 中国国际遗产廊道型旅游产品竞合分析

(一)古运河与长城的旅游竞合

开发一体化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采用依附定位法,将运河与长城捆绑销售。面向海外华人市场,推出“中华文明的骨血——长城—运河游”、“从漠北到江南——长城—运河游”;面向欧美市场,推出“Oriental Long: Great Wall and Grand Canal“游。

推出互惠性旅游线路:北京入境—长城—古运河沿线城市—苏州—上海出境;或上海入境—苏州—古运河沿线城市—北京长城。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等长城景区开展促销活动,以优惠价格吸引国际散客。

联合开展市场营销:推出“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游运河会遗憾”、“不游古运河,不算中国客”的旅游宣传口号。 (二)古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竞合

加强旅游产品的整合设计:面向海外市场推出“马可波罗之旅”,囊括丝绸之路和古运河沿线主要城市和景点;将古运河作为联系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介,推出“丝路—运河—丝路”之旅。

加强旅游线路的有机串联:丝绸之路与古运河一样,不可能全程游览,都是通过“蛙跳式”旅行方式串联旅游线路的,规划通过城市和景点的穿插和对接来进行线路组织。组织“马可波罗之旅”旅游线路,乌鲁木齐入境—兰州、敦煌—西安—洛阳—北京—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福州—泉州。

联合一体进行旅游营销策划:利用丝绸之路的国际影响力,推出“丝绸之路寻丝绸”活动,将丝绸之路的起点沿运河延伸至江南地区,以苏绣丰富丝绸之路的内涵,以丝路扩大运河的知名度。利用马可波罗的知名度及其与扬州等运河城市的渊源,打造“马可波罗的运河”,将威尼斯的“Grand Canal”、丝绸之路以及中国的“Grand Canal”联系起来整合营销。

第二十七条 江苏古运河与中国大运河竞合分析

整合资源,联合申遗: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

19 文本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2010-2025)

古运河应借助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运河之都(淮安)和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的品牌优势,把握运河申遗和运河旅游主导权。

发挥特色,错位竞争:运河沿线各省市应充分发掘各自的地方特色,将地方文化与运河文化相结合,开展错位竞争,避免内耗。例如,北京的古都文化,天津的码头文化,江苏的漕运文化、盐文化、美食文化,浙江的江南文化等,都可纳入运河文化的体系中。

挖掘内涵,明确定位:当前各城市对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的争夺、淮安和济宁对“运河之都”品牌的争夺等。运河沿线各市应成立一个独立、公正的学术研究机构,从学术意义上(而不是地方利益上)深入挖掘各地的运河文化内涵,明确各地在运河历史上的定位,避免无谓之争。

完善机制,建立互信: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将旅游合作会议机制化、长效化,加强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协作,实现旅游信息互动,共同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战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将运河沿线城市打造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区域合作的有序进行,优势互补,地区互动。建立可共享的旅游人才库;建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区域内各旅游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的互动体系。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