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二则》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二则》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c21c9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a

寓言二则

《吕氏春秋》/《列子》

文本回顾

原 文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参考译文 【层解】 事情起因,家里没井,要派一人外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出取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层解】 丁氏家中有井后,不必专门派人取水,解放了一个人力。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层解】 国人误会丁氏的意思。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层解】 丁氏解释其中原因。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层解】 揭示道理: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如什么都没听到。 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寝不安席,食1

【层解】 起因。写一个杞国人担心天地崩不下咽。 坠。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方没有空气的。你弯曲伸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的气体里活动,为何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来,也不会造成伤害。” 坏?” 【层解】 经过。写一个人去开导杞人,告诉他不必担心。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层解】 结果。写杞人被说服。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消除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很高兴。 2

知识清单 类 内 容 型 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文学 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常识 2.《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通假字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古今异义 若 屈伸呼吸。(若:代词,你) 一词多若.重点 义 词句 词类活闻之于宋君。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用 重点 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打水5.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忧:担词语 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心。 3

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明白;早晨。 .不若无闻也。(若:如) .里取水。 6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行动,2.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穿:活动。 挖掘、开凿。 7.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3.国人道之。国人:居住在国都什么。 中的人。道:讲述。 8.只使坠。只使:纵使,即使。 4.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 9.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 10.其人舍然大喜。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特殊句判断句 式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穿井得一人》通过写“丁氏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被误传为丁氏从文章 井中得到一个人”的故事,说明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主旨 2.《杞人忧天》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了忧天者与晓之者两种人。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必为毫无根据的事而担心。 《穿井得一写作 人》 特点 《杞人忧天》 1.篇幅短小,寓意深刻。2.运用对话描写。

跟踪训练

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4

1.故事短小,寓意深刻。2.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