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成才之路》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章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2-2013《成才之路》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章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e16bf4c8d376eeaeaa31d8

其原因。我们应如何看待当今的“孔子热”?

14.(2011·长沙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谈说:“乃论六家之要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材料二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1)材料一中“天下”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2)“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是对这个时代历史现象的一种总结,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3)结合材料二简述当时的法家学说比儒家思想更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青睐的原因。

答案解析:

1.【解析】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纷纷开展变法运动。新兴知识分子(士人阶层)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成为推动各国变法的中坚力量。

【答案】 C

5

2.【解析】 题干材料意思是对兔子的“逐”和“不敢取”,取决于兔子名分是否“定”,喻指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连年混战,只有实行中央集权,国家统一,才能解决诸侯纷争。该思想应属于法家思想。

【答案】 D

3.【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泛指,并不是指一百家,所以①错误。诸子百家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所以③错误。

【答案】 C

4.【解析】 在社会大变革中,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集团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对时代变革有了不同的看法,这就形成了诸子百家。故选B项。

【答案】 B

5.【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仁”“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故选C项。

【答案】 C

6.【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温家宝总理的话表明“民安”高于“领导安”,而战国时期的孟子明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选项中的其他三位都没有明确提出类似主张。

【答案】 B

7.【解析】 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先对鳏、寡、独、孤四种人施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答案】 C

8.【解析】 这句话选自《荀子·性恶》。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人不会是善的。“伪”就是人为的意思。故选C项。

【答案】 C

9.【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人之性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答案】 B

10.【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矛盾”和“无为”。老子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故选D项。

【答案】 D 1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把握材料大意是解题关键。材料强调用“罚”和“刑”使群臣顺从,体现了“法治”思想。

【答案】 C 12.【解析】 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依靠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加强对人民的约束。

【答案】 B 1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背景材料较为新颖,命题角度别具一格,反向思考“孔子热”。第(1)问,通过观察图片,明确孔子对教育的贡献,而且可以看出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第(2)问,要明确先秦时期指秦朝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应该是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是他们的民本思想。第(3)问,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长盛至今应从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有关;对待“孔子热”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和思想家;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2)思想主张:孔子的“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以及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和荀子“君舟民水”的论断,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3)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大批儒学家的努力。态度:我们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对儒家思想要批判地继承;反对传统文化商业化。(言之成理即可)

14.【解析】 第(1)问从“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入手,判断题干中的“天下”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第(2)问,应首先理解“务为治者也”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虽不同,但都是反映时代、为社会变革制造舆论的。第(3)问应从当时的社会需要来考虑,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时期,法家思想推动了政治变革,比儒家思想更

6

符合时代要求。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

(2)诸子百家的具体思想观点不尽相同,但其学说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为社会变革服务,即“务为治者也”。(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

(3)儒家重视“仁”、“礼”,而法家强调“法治”,君主集权,更符合当时统治者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的需求。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

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

2.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开始产生,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 A.王国威胁 C.土地兼并

B.边境不宁

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7

3.(2011·北京学业水平检测)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荀况

C.董仲舒 D.老子

4.(2011·沈阳高二检测)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说

6.(2011·济南高二检测)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7.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 B.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8.(2011·天津学业水平检测)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家学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A.它主张“仁政” B.它主张“天人感应” 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 D.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9.(2011·杭州学业水平检测)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