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湖南省湘潭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ae7babe60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8

湖南省湘潭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试管中都加入少许等量淀粉酶,试管1,3中各加入2ml清水,试管2,4中各加入2ml唾液,如图处理5~10分钟,然后分别滴加2滴碘液,关于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试管1和试管4可作为对照 B.试管3在该实验中是必不可少 C.滴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试管 2 D.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试管1和试管4有两个变量唾液、温度,因此不可作为对照,A错误;试管1起对照作用,因此试管3在该实验中可以么有,而不是必不可少的,B错误;滴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试管2,C正确;温度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而不是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D错误。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2.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的生物学原因是( ) A.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B.乳酸菌发酵的结果 C.摆放时间过长的结果 D.空气氧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是有益菌,在食品的制作中经常用到。 【详解】

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经过发酵,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空气中有乳酸菌等微生物,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其中的乳酸菌会经过发酵产生乳酸,而使果酒变酸。B正确。 【点睛】

关键是掌握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发酵现象的知识。

3.近些年,我市车辆越来越多,拥堵状况时有发生。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

D.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A.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因此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由小变大,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B正确。 C.通过睫状体的收缩或舒张来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而不是睫状体的曲度,C错误。

D.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形成信号图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D错误。 故选:B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4. “文明开车,文明行路”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视网膜 B.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非条件反射 C.斑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条件反射

D.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详解】

红灯亮起,人体感受光刺激的感受器在视网膜,A正确;看到红灯,行人自觉停下等待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马线前,司机减速礼让行人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严禁“酒驾”,因为酒精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醉状态。D正确。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视觉的形成过程。 5.卵巢的生理作用包括( )

①分泌雌性激素 ②受精的场所 ③胚胎发育的场所 ④产生卵细胞.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详解】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和性腺。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因此卵巢的生理作用包括①分泌雌性激素、④是产生卵细胞的地方,B正确。 【点睛】

明确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各器官的功能。 6.下面对酸雨的危害描述错误的是( ) A.对建筑物及雕塑无危害

B.酸雨对人眼和呼吸道会产生刺激作用 C.影响水生植物及鱼类正常生长 D.导致农作物减产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详解】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酸化的水源就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酸雨降落到陆地上,腐蚀建筑物及雕塑,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利用,导致农作物减产。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是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是中考的重要考题之一。7.下列疾病与其病因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贫血--缺钙

B.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C.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答案】A 【解析】

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A错误;

D.佝偻病--缺乏维生素D

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形成的,B正确; 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C正确;

缺乏维生素D和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成人会得骨质疏松症等,D正确。 8.经体循环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用如图所示表示:

.

【详解】

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9.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