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弃瓢”典故在明代诗歌中的多角度运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许由弃瓢”典故在明代诗歌中的多角度运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178d2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9e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许由弃瓢”典故在明代诗歌中的多角度运用

作者:王淼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2期

摘 要:明代诗歌中的“许由”以及“许由弃瓢”典故,是从正面、反面、正说、反说等多角度理解、运用,赋予“许由弃瓢”典故以新的意涵。 关键词:许由弃瓢;诗歌;典故

作者简介:王淼(1993-),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明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2

许由是上古唐尧时的一位贤能之士,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却常以高洁之士的形象出现。这是因为“许由弃瓢”一事演变成了固定的文化典故。明以前的文学中,“许由”形象已经确立,作者在创作时常直接利用这一形象。明代文学中的“许由”以及“许由弃瓢”典故,是从正面、反面、正说、反说等多角度理解、运用,既使许由形象更加鲜活立体,也增强了相关典故的文学表现力。

“许由弃瓢”故事,因许由贤能有才并且品行高洁,所以尧想将天下禅让与他。这件事情最早记载于《庄子》中: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

许由认为尧已经将天下治理得非常好了,这些都是尧的功劳。许由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不认为自己能将天下治理得比尧更好。如果不能进一步提高、改善这个国家的话,许由认为就算自己接受了尧的禅让也没有实际的作用。所以他拒绝了尧的禅让,也就是拒绝了整个国家(部落)最高首领的位置。这一行为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一直被视为不慕名利、贤能谦逊、高尚清节的象征,《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唯恐他人不信,特意注明“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这一故事在张宁的五言绝句《弃瓢图》中作为全诗主旨内容的引子出现。《弃瓢图》全诗如下:

逊位峻相绝,弃飘焉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