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一轮总复习必背识记内容(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一轮总复习必背识记内容(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35107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36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 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3CaO+CO2↑

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 ? 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CO2 ?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CO2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1) (2) ?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 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 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 ④ 第四朵小花变红; 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 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 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

2CO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 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原因:①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 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

【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五、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六、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2

2CO2

【燃烧的现象】① 发出蓝色火焰; ② 放热;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七、 一氧化碳的用途:

? 可燃性:作气体燃料(2CO+O2? 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2O3

2CO2)。

2Fe+3CO2、CO+CuO

Cu+CO2)。

八、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操作】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 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

【注意事项】

① 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 先通入一氧化碳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 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 灭火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等。 二、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 煤”: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SO2、NO2可导致酸雨) ? 石油: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 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 加大空气的量;②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三、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

加入的物质 植物叶子或果皮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或石灰石 现象 水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SO2加水 植物叶子或果皮变黄 镁条或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 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并且变得粗糙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四、酸雨的危害:

① 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② 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③ 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④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五、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酸雨的防治:

①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② 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 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 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六、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① 节省石油资源;②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③ 促进农业生产。 七、其他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 金属的物理性质

?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 ? ? ?

?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颜色要鲜艳。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 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Mg+O2

2MgO 4Al+3O2=2Al2O3

?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 金属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酸 → 盐+H2↑ ? 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 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湿法冶金”的反应原理:Fe+CuSO4=Cu+FeSO4

? Fe2+的盐溶液是浅绿色的,Fe3+的盐溶液是黄色的,Cu2+的盐溶液是蓝色的。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常见的矿石及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铝土矿(Al2O3) ? 铁生锈的条件:。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 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干燥;

? 擦干后涂一层保护膜(作用:隔绝空气、防水)。具体方法如下: ? 物理方法——刷漆(油漆或银粉)、涂油 ? 化学方法——电镀其它金属(铬或锌)、烤蓝

?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① 防止金属的腐蚀;②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 ④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例如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外壳等)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 、稳定性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课题2 溶解度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