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筹备全市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教学研讨会的意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关于筹备全市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教学研讨会的意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36816eb8f67c1cfbd6b861

-段”模型也是以后要学习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到底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哪个层面?我们认为: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到例行认识。引导学生经历“钟面”的数学“点-段”模型构建过程,就如同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到指示的本质内涵和价值,而且学的鲜活、生动、有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由此可见,模型思想是数学教学必须渗透的思想方法之一,而且与传统数学不同的是,新课改下的数学建模过程必须要有学生的主体参与,也就是说它是在学生自主理解、建构基础上的模型,而不是生硬地塞给学生的公式、法则等。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一定的数学模型思想,并逐步体会数学建模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体现。 至于具体到我们的课堂如何有效的实施,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以这次研讨会为起点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

以上是我的浅薄的想法,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导,谢谢大家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大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还指出

采取有效措施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中

的八个案例,来谈一下我对推理能力的一点不成熟的实践与思考。

一、这样想

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模型

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模型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模型思想渗透到教学中。 一、经历过程----让学生感受模型思想的魅力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点-段”模型

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有关系的各种因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用积累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将生活问题

抽象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的存在。

例如 学生经常看见钟面,但并不代表他们熟知钟面。青岛版数学创设了元旦节目演出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认识钟面的过程充满情趣。

首先让学生回忆:钟面上有什么?

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说完整。有的学生说数、有的学生说有格、有的学生说有针。这样在学生的相互启发、补充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达成共识。

接着,出示一个圆,问学生:你能画出钟面吗?通过画一画,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明晰:每大格之间画4道小竖杠,就把一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

最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一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格?在相互交流中总结出数格的方法,初步发现数与格的对应关系。

通过让学生画、让学生想、让学生说、让学生比划,不仅让学生知道了钟面上一共有60个格,经历了钟面静态模型的形成过程,而且也对“点—段”模型有了初步的感知。 2、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点—段”模型。

数学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在解决问题这个主线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的构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再运用获得的知识、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

要有建模化的思想,使学生感受、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数学模型以解决现实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灌输,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如“时分的认识”中 “点段”模型的建立也不可急于求成,

首先,出示时钟面,让学生明确:时针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只需要看一个“点”就可以了。然后出示分的钟面,引导学生明确: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走一大格就是5分。最后,提问分针从12走到9是多少分呢?引导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有5个5个数的,有用加法的,有用减法的,还有用乘法口诀的。。。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和提升,方法也自然得到了优化。对分的认读逐步由“段”转换到“点”。看到某个点,就自然想到了多少分,不用再去数格了。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也就是“点”“段”结合的认读方法。体验“点—段”模型的价值,更为下面要学习的时针与分针的互动运转模型的建立做好铺垫。

让学生学生经历时针与分针的互动运转过程,将时针、分针由看“段”逐步转变成看“点”,从而在钟面上准确、迅速的读出任意的几时几分,构建了“点对点”的动态模型。 3、 多种练习设计,应用“点-段”模型

时间是无形的,有了匀速运动的物体做参照就可以表征其相关属性,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为了让学生区分时刻与时长,

通过静静等待1分钟和做1分钟的事情两次体验,描述“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