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模拟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模拟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3c13d384254b35eefd3431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文化模式 2、角色冲突 3、社会分层 4、社会唯实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 2、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3、简述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4、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当代中国家庭的发展变化趋势。 2、论述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基本模式,您认为我国未来城市化道路最适合哪种模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A 3.C 4.C 5.D 6.C 7.C 8.A 9.B 10.C 11.D 12.B 13.C 14.D 15.C 16.A 17.B 18.A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BCE 3.ABCDE 4.ADE 5.CD 6.ABCDE 7.ABCDE 8.CD 9.ABCD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文化模式:是指许多不同文化结丛有机联结而成的某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称。 2、角色冲突:是指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角色规范的不同要求,而引起人们某一具体角色扮演的矛盾和冲突。 3、社会分层: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4、社会唯实论:是对社会本质认识的一种基本观点,它把社会看成是超越了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认为社会先于个体而存在,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实在,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象征。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三方面具体作用:思想启发、模式提供、物品采借。 2、答题要点:(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 (3)生活实践。 3、答题要点:(1)经济中心作用。(2)政治中心作用。(3)文化中心作用。 4、答题要点: ⑴有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人口;⑵必需具有一定的地域条件;⑶要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⑷社区居民在思想意识、?心理感情上具有共同的地域观念、乡土观念和认同感。 (以上只提供答题要点,在考试论述时必须予以展开)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题要点: (1)家庭规模缩小趋势。优点(略);带来的问题(略)。 (2)家庭功能变化趋势:消费功能加强;生、抚功能提高;精神生 活功能增强;事业功能扩大。 (3)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于现代化。 2、⑴指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量逐步增加,农村居民点和农业人口则相应减少;⑵指城市的空间分布由一个独立的状况转化为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的城市网络状况或城市带;⑶居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社会心理都逐渐具有城市的特点。根据城市化规模和结构状况,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小城镇模式、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大中小城市相结合模式。根据城市化区域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模式、城市化为主导的模式、“双高”型模式。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同步城市化模式、过度城市化模式、滞后城市化模式和逆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空间关系,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集中型城市化模式和分散型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隐性城镇化模式和显性城镇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主导力,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原始自发型城市化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城市化模式。根据城市化的结构层次,我们可以把城市化模式分类为继续城市化模式、延伸城市化模式、递进城市化模式和跟踪城市化模式。 (考生在回答中国城市化模式选择问题时,只有就以上某一种分类模式作出分析就可以了,具体分析略)

广东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方面,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另一方面,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这个概念工具是指( ) A.理想类型 B.科层制 C.社会行动类型 D.理解社会学 2.作为社会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提出要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 ) A.许仕廉 B.吴文藻 C.费孝通 D.孙本文 3.《自杀论》一书是用一种社会事实(社会因素)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自杀)的范例,其作者是( ) A.涂尔干 B.孔德 C.斯宾塞 D.韦伯 4.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这是社会学的(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5.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称为( ) A.问卷调查 B.实地研究 C.社会实验方法 D.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6.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的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称为( ) A.角色 B.地位 C.身份 D.职业 7.“刮风不是文化,利用风力发电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 A.创造性 B.习得性 C.共享性 D.累积性 8.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是( ) A.文化交流 B.文化采借 C.文化冲突 D.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