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41cd8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38

且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并插入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0~100mm,以促进上下结合形成整体。振捣棒在每一点振动延续时间约在20~30秒,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浮浆和不再有气泡、不再沉落为度,禁止振动棒触及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使用平板式振动器应将混凝土浇灌区划分成若干排,依次前进,移动间距应使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动好的混凝土边缘30~50mm。当混凝土表面倾斜时,振动器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每一振捣位置的延续时间,以使混凝土停止下沉并向上泛浆,或表面平整并均匀出现浆液为度,一般约为25~40s。 4.特殊部位的振捣方法

对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适当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采用片式、针式振动器振捣或辅以人工振捣。

墩、柱、墙连成整体的梁板结构:应在浇筑墩、柱、墙及基础的混凝土之后,停歇1~1.5h,再浇筑梁板或突出部分的混凝土,避免水平与垂直构件交接处产生裂缝。

浇筑竖向结构或大体积结构时,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所用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免形成离层。对大体积结构混凝土还应该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

5.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

混凝土尽可能地连续浇筑,必须间歇时应尽量缩短时间,并不超过2h,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必须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成。若因施工技术、工艺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继续浇筑,应准确地留设混凝土施工缝,混凝土达到1.2Mpa强度才能继续浇筑,浇筑前应剔除掉施工缝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或钢筋上浮浆及斑锈,加以湿润并冲洗干净,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 6.对模板的要求

混凝土模板安装不但要求轴线、平面布置、断面尺寸及标高等满足设计,而且要平整稳定,浇筑前要设专人不断检查模板是否变形、松动、跑模、跑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旧混凝土表面一定要清除干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填仓的砂浆一定要均匀,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过快,同时振捣一定要振透、振匀,振捣时间以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混凝土上部分的模板表面用塑料层覆盖,可以有效地防止裂缝的出现。在昼夜温差大时,对混凝土要采取保温措施,及时对混凝土体进行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运输中应保持均匀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要有良好的坍落度等。 7.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的养护目的,一是创造各种条件使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硬化:二是防止混凝土成型后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的不正常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

混凝土分为自然养护和加热仰浮两种:现浇混凝土在正常条件下通常采用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基本要求:在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进行养护;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以前,严禁任何人在上面行走、安装模板支架,更不得作冲击性或上面任何劈打的操作。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问题是项技术难题,长期困扰建筑工程界。近年来,随着高早强型水泥的大量使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大力推广、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涌现,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使裂缝问题更为突出,甚至成为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焦点。而目前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所致,控制这些裂缝除了广大工程建设人员在设计与施工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外,也需要科研人员尽快地研制出能减少水泥收缩和水化热的高效材料,从而将裂缝问题降低到最小限度。

建筑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结构平面力求简单,正确地设置沉降缝,限制伸缩缝间距,合理的使用后浇带,让一部分变形在施工阶段得到满足;重视对构造钢筋的配置,筋率越大,收缩越小,但配筋过量则会增加混凝土拉应力,配筋宜细而密,不宜粗而稀,加强构造配筋;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屋面保温层必须满足建筑节能的标准要求,对屋面保温层进行热工计算。 建筑工程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所用的建筑材料在满足材料强度要求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收缩小、抗裂性能好的材料。施工单位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和检验体系,有减少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具体技术措施。 通过增强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抗裂能力,减少材料收缩能力,减少约束,允许梁板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位;减少温差来达到减少梁板的收缩,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60-272.

[2]挺生赵,小瑞李,明邓.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2-109. [3]霍尔特.施工安全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5-139. [4]侯宝隆,陈强,蒋之峰.建筑物的接缝处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5]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江雪,葛宪好,王蕾,王晓峰.粘钢法在拆墙扩跨中的应用[J] .广西城镇建设,2003,(08). [9]梁义东.广西地区公路隧道建造技术述评[J].广西交通科技,2003,(05).

[10]李玉,何平,谢喜山.后浇混凝土与砖砌体粘结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02) .

[11]黄文明.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12]韩延清.水泥GB法与ISO法对比试验与应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13]赵军,张海军,田向阳.基于耐久性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3,(01).

[14]张宏梅,王耀华,毕亚军,陆明.含钢丝网遮弹层的结构靶的力学性能与枪弹射击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2005,(02).

[15]王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计算[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 [16]钟庆华,赵成宇,高卉.船闸工程“双掺”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

[17]王顶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8]王文中,王国荣,殷济波,殷风雨.芜湖临江桥主塔C50预拌混凝土的设计及应用[J].安徽建筑,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