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优质课教案_1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优质课教案_1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4a525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3b

揣摩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方法的归纳,掌握句子的含义的答题思路。

2、通过相关的回顾和训练,掌握句子的作用的答题思路。 重难点:句子的作用

导入:

11题甲诗、乙文都写到了“严子陵和他的钓台”,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6题文中第23段的画面描写,其作用是什么?(4分)

这两题的得分率分别是:

27.78% 37.50%

说明阅读理解中句子分析题是我们的弱项,今天让我们进入(屏显数据!) 阅读复习专题之一

揣摩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考试要求:

通过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品味,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考查的形式:

2018年南京市中考题:邓云乡《儿歌》

2017年南京市中考题:《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常见题型(学生读):

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某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某一处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

花式提问是不是让你头大?那么今天老师就给你支招!

要抓本质(含义 作用 板书)

一、揣摩句子的含义 含义定义:

基本意思是所包含的意义;暗示,示意。也指带有某种意思,没有完全表露出来;或里面存在着,表面不清晰。

句子的含义就是句子所包含的意义,表层义及深层义

《孔乙己》中孔乙己是鲁镇唯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苦人。他曾是鲁镇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最终下场如何亦无人问津。(情境)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在下面写。

呈现2学生的答案。

屏显:一方面深刻说明孔乙己可有可无、可笑可怜、无足轻重的地位,再次显示了他的寂寞与悲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冷漠、麻木,对别人毫不关心、毫不同情。

(抓关键词 表层—— 深层,多角度全面分析)

分析问题:(另一个班级) 屏显:如果2分能得几分?

不管有没有孔乙己,人们都要过下去,所以人们不会关心孔乙己的死活。 理解肤浅,重复原句。 写出了孔乙己使大家快乐,却又可有可无的地位,通过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可以看出孔乙己的可怜以及无人问津可有可无的境地。

理解不全,分析欠缺 这句话说明了孔乙己是一个人人都可取笑,可有可无的,存在感低下的人。 用词不准,表达不精 得分一半!

应对策略:(读 ) 仔细审题,扣问来答 多读句子,找关键词 结合语境,瞻前顾后 规范表达,用词精准

方 法 指 导:(学生笔记)

一个核心:“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扣住句子本身要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来理解,然后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课内回顾:

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语境):“我”的全家都盼望富有的叔叔于勒归来,解救全家于水火,最终发现是个在船上卖牡蛎的可怜的老人。发现真相后,“我”的父母都装作不认识,赶紧逃之夭夭。(讨论)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的叔叔于勒》)

这里“我的”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凸显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对父母行为的不赞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批判态度。

小试牛刀:

写给秋天(节选)

罗兰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愤和悲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的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返回大地,消融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平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圈画关键词)

“它应该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该清醒的时候清醒。”在文中的

含义是什么?

答: 学生写。

学生出示答案:我们要以平淡的心情去承受(看待)生命过程中的欢乐与胜利、痛苦与悲哀、平静与清醒那种种变化。

教师出示答案并进行圈画指导(关键词、上下文语境)。

句子的作用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内容上:表现了孔乙己的可怜,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作铺垫。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之情。

内容上的作用:

所谓内容上的作用,就是所表现的人或物本身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 结构上的作用: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你知道句子在不同位置有哪些作用吗?) 学生答。

在文章开头: (1)总领全文;(2)引起下文的......(3)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构成对比);(4)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5)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在文章中间:

(1)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前后呼应;(3)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的内容);(4)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5)衬托作用;(6)渲染烘托某种氛围。 在文中结尾:

(2)点明中心,深化主题;(3)总结上文;(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5)含蓄地表面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6)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7)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课内回顾: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这句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交代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这一事,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结构上:为下文故乡人变化之大作铺垫,渲染了一种萧瑟的气氛。

小试牛刀 这是17年中考题

警句 徐懋庸

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