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试题选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隆中对》试题选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62ea19ff00bed5b9f31db9

《隆中对》习题集锦

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 、悉以咨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B今南方已定 是亦不可以已乎 .. C、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问君何能尔 .. D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亲贤臣,远小人 ..

2、指出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承认 同意) 君谓计将安处(计划) ..

B、凡三往,乃见(总共)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或许) ..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用) ..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大概) 总揽英雄 思贤若渴(招致) .. 3、、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

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

4、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 ..

6、 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 抚 和 争锋 修 B. 保 和 抚 结好 修 C. 守 和 抚 结好 修 D. 守 抚 和 争锋 修

7、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自董卓已来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1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 利:利用 .. C.国险而民附 附:归附 D.时先主屯新野 屯:驻扎 .. 10、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贤能为之用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B.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

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②辍耕之垄上 ..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 ..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

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1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

13、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14、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15、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C. 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 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1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2

A.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皆刑其长吏 ..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 D. 使内外异法也 渔人甚异之 ..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18、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19、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2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1)元方入门不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1.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辍耕之垄上 ..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3、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3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岳阳楼记》)

2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26、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

负陛下 2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二、翻译句子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