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7a19c10740be1e640e9a3b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收入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 答:收入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大小而实现的收入配置。收入产生于国民经济的生产过程中,是对投入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的回报,包括工资和薪金、租金、利息和利润。工资和薪金是对付出劳动的报酬;租金是对提供地产或者一段时间内转让其他实物资本的回报;提供货币就能得到利息;利润或亏损则是对企业家的风险奖惩。

2.收入(流量),财富(存量)[income (flow),wealth (stock)]

答:在衡量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时,最常用的两个指标是收入和财富。 收入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工资、利息收入、股息和其他有价物品的收益。市场经济中的收入以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有收入的总和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中最大的部分是劳动收入,其形式为工资、薪金和附加福利。剩余部分是各种形式的财产收入:租金、净利息、公司利润和业主收入,这部分基本上包括了小企业主的收入。

财富是人们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的货币净值。财富是一个存量,而收入是单位时间中的流量。家庭的财富包括有形财产(房屋、汽车、其他耐用消费品及土地),还有金融资产(如现金、储蓄、债券和股票)。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称为资产,而所有欠他人的东西都称为负债。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差额称为财富或净财富。

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答: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国民收入等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国民收入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主要有:工业、农业、建筑业和为生产服务的运输业、邮电业等。商业部门中的分类、包装、保管等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也创造一部分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则是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国民收入作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个国家新增加的物质财富,因而也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4.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s) 答:转移支付是政府或企业向个人提供的一种不需要用商品或服务加以回报的支付。转移支付是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一笔款项。这笔款项在西方国家是不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其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将其称作转移支付,有时也称转让性支付。

5.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答:个人收入指居民个人或家庭所获得的收入,包括个人或家庭进行劳动、从事经营的收入,个人或家庭的财产收入,个人或家庭从政府或有关机构获得的经常转移收入等。在统计工作中,可分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家庭全部收入、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等。

6.边际产品、边际收益产品、派生需求(marginal product,marginal revenue product,derived demand)

答:(1)边际产品是指由于增加一单位某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2)边际收益产品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等于该投入的边际产品与厂商的边际收益之积。

(3)派生需求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如对较低生产阶段(消费品生产阶段)的初始需求的增加,可引起对较高生产阶段(生产资料生产阶段)的派生需求的增加;再如,投资需求的初始增加,可引起一系列派生需求的增加(如收入增加带来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等),最终引起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成倍增加。

7.竞争厂商i投入品的边际收益产品?MRPi?MR?MPi?P?MPi(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of input i?MRPi?MR?MPi?P?MPi for competitive firm)

答:边际收益产品表示在其他投入不变时,企业新增一单位某种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它用投入的边际产品乘以出售一单位新增产出所获得的边际收入来计算。这对于劳动(L)、土地(A)和其他投入要素都适用。劳动和土地的边际收益产品用符号可以表示为:

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L??MR?MPL 土地的边际收益产品?MRPA??MR?MPA

特别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因为P?MR,所以对于任一种投入i来说:

边际收益产品MRPi?P?MPi

8.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distribution theory) 答:收入分配理论一直是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所生产出的产品在参与生产过程的各种投入要素之间的分配规律的理论。具体而言,收入分配理论,就是分析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是如何被决定的。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一种是由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另一种是由马歇尔提出的以均衡价格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前者主要考虑了生产要素的需求,而后者则综合考虑了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9.边际产品矩形,剩余租金三角形(MP rectangle,residual rent triangle) 答:如图12-4所示,劳动的边际产品曲线以实际工资的形式决定了劳动需求曲线DD,劳动要素供给决定了劳动的供给曲线SS。劳动的需求和供给曲线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工资。劳动所得的全部工资为W?L,在图中表示为边际产品矩形区域OSEN。土地的租金收入在图中表示为剩余租金三角形区域NDE。租金三角形的大小由追加劳动时劳动的边际产品的递减程度决定。如果高质量的土地有限,追加的劳动收益递减就会很显著,租金的份额就会很大。如果有大量需要开垦的同质的边远地带的土地,收益递减的倾向就会很弱,土地的租金三角形面积就会很小。

图12-4 边际产品原则决定收入的要素分配

10.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MPi?P?i的要素价格,据此得出最低成本法则:

MPLMPA1???? PLPA边际收益(factor demands under competition:MPi?P?factor pricei,which gives least-cost rule:

MPLMPA???=1 marginal revenue) PLPA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11.市场收入的公平性(fairness of market incomes)

答:市场收入的公平性是指收入分配应该均等化,避免出现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收入差距悬殊的原则。市场能够有效地提供种类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仅仅依靠市场的调节却无法保证自由经济能够公平地分配收入和财产,此时政府必须对收入分配进行必要的干预。

二、问答题与计算题

1.对于以下要素,列出以其作为派生需求的最终产品:麦地、汽油、理发师、制作篮球的机器、榨汁机、经济学教科书。

答:派生需求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以麦地作为派生需求的最终产品为麦子;以汽油作为派生需求的最终产品为交通工具;以理发师作为派生需求的最终产品为理发服务;以制作篮球的机器作为派生需求的最终产品为篮球及篮球比赛;以榨汁机作为派生需求的最终产品为果汁或酒;以经济学教科书为派生需求的最终产品为对经济学的理解或与经济学相关的职业。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2.表12-1反映的是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要素变化,比萨饼数量变化。

表12-1 劳动投入与产量

(1)将第(3)、第(5)列补充完整。

(2)画图说明劳动力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

(3)如果比萨饼工人的工资是每人每天30美元,那么多少工人会被雇用?

(4)假定比萨饼的价格涨了一倍,画出新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估计一下对比萨饼工人就业的影响。

答:(1)补充完整的表格如表12-2所示。

表12-2 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

(2)劳动力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如图12-5所示。

图12-5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