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品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精品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8a3636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0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诵读课文,理解小石潭的独特景物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独心境 。 4.品析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背诵课文,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诵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2.品读课文,读懂柳宗元,感知祖国山河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学会发现美,鉴赏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环节:走近柳宗元 1、激情导入:

1

中国文人有一句话说:一山一水真朋友,一花一鸟好兄弟。文人在失意郁闷时寄情山水,唐代有一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出示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想毕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让我们先一起读读这首诗。大家说说,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字,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洵、轼、辙), 曾巩 王安石。〉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2、资料链接

1) 有关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散文尤为著名。他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寄托政治上的不得志。

2)写作背景:

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永州当时是一个荒僻未完全开化的地区。但永州山脉起伏,丘壑幽深,河川纵横,风景雄奇。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他的精神极为悲愤、忧郁。作为贬官,柳宗元在永州有职无权,无所事事,于是有时间出游。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柳宗元

2

常常不避幽远,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篇知名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3)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4)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

第二环节:走近小石潭: 1、整体感知: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就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板书:小石潭记)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在文中圈出读错的字和难读的字。)

(2)、听录音朗读。

(3)、上下桌讨论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A、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3

B、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为题,说说你对小石潭的印象。(静、清、绿、美……)

C、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上题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点。并引用原文说说你

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填充: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

例:这是一个环境凄清的小石潭。我是从“坐潭上……悄怆幽邃”这些词语、句子看出来的。(怪石嶙峋、 树木青葱 、群鱼戏水、水清见底 、源头曲折、 岸势崎岖…… )

第三环节:走进文本 1、结合注释,讨论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发现小潭:(小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A、作者写发现小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明确: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