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DYNA使用指南中文版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LS-DYNA使用指南中文版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c05f55f01dc281e53af01b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上例中,仅仅压力载荷采用 EDLOAD 命令的LKEY域。LOAD keys(1,2,3等)与面载荷有关,在《ANSYS Elements Reference》中每种单元类型在输入数据表“surface loads”中列出。对于许多非压力的载荷,可以使用KEY域定义坐标系标号CID。载荷将作用于用 EDLCS 命令定义的CID的方向上,或者说,如果没有指定CID,就作用于整体坐标系上。详细信息请参看§4.1.5Defining Loads in a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注意 --为避免某些平台的定时问题,通常是加一个小的时间值(如1.0×10 )到时间数组的最后一项.例如,取代3.0的值,数组的最后一项为下列值:

timeint(1)=0,1,2,3.00001

增加这样小的缓冲,不会影响结果的精度。

除了施加载荷外,也可以用 EDLOAD ,LIST和 EDLOAD ,DELE来显示和删除载荷。用 EDFPLOT 命令也可以显示单元上的载荷标号,并且可以用 EDPL 命令绘制载荷曲线。

4.1.4 数据曲线

用 EDCURVE 命令定义的数据曲线广泛应用于ANSYS/LS-DYNA中。它们可以用来定义与显式动态材料模型有关的材料数据曲线(例如,应力-应变)和载荷数据曲线(力-偏转)。它还可以定义时间载荷曲线(力,位移,速度等)。这些载荷曲线可以用 EDLOAD 命令输入。

4.1.4.1 使用材料模型数据曲线

某些材料模型(例如, TB ,PLAW或 TB ,HONEY)要求指定材料特性数据,它们可能是有效应变速率、塑性应变或体积应变的函数。对于这些数据,在用数据表[ TBDATA ]命令定义材料特性之前,需用 EDCURVE 命令定义特性曲线。在刚性体和压延筋接触问题中,也采用数据曲线来定义变形特性。

与对Component加载相类似,数据曲线组合成数组参数,然后与特定的曲线参考号相联系,这个参考号可用于指定的材料模型(PLAW,HONEY,等)或接触类型(RNTR,ROTR)和压延筋。定义数据曲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定义一个包含材料或摩擦力特性横坐标的数组参数(例如,有效塑性应变,有效应变率,位移等)

2.定义第二个数组参数,包含材料特性或摩擦力的纵坐标值。(例如,初始屈服应力,弹性模量,力等)。

-6

3.定义数据曲线( EDCURVE )。选择一个数据曲线ID号,产生数据表[ TBDATA ]时将采用这个数据曲线ID号来将这些数据与特定的材料特性相联系。

定义这些参数后,在GUI中采用下列路径定义数据曲线: 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Curve Options Main Menu>Solution>Loading Props>Curve Options

可以用 EDCURVE ,LIST显示数据曲线,用 EDCURVE ,PLOT绘制曲线,用 EDCURVE ,DELETE删除曲线。

下例讲述了怎样用曲线来定义钢的分段线性塑性曲线( TB ,PLAW,,,,8): !“3”是任选的材料参考号(MAT) mp,ex,3,30.0e6 !弹性模量(psi)

mp,dens,3,7.33e-4 !质量密度(lbf-sec /in ) mp,nuxy,3,0.30 !泊松比

注 :首先将工程应变与工程应力关系的数据转换成真实应力与真实应变关系的数据,然后,从总真应变中减去弹性真应变,求出塑性真应变。它与总真应变一起用于LS-DYNA的*MAT-PIECEWISE-LINEAR-PLASTICITY材料模型#24。

2

4

!------------------------------------------------------------------------

! Stress-Strain Data used with Piecewise Linear Plasticity (Power Law 8):

!------------------------------------------------------------------------

! Total Total Total Total Elastic Plastic ! Stress/ Eng. Eng. True True True True

! Strain Stress Strain Stress Strain Strain Strain ! Point (psi) (in/in) (psi) (in/in) (in/in) (in/in)

!------------------------------------------------------------------------

! 1 0 0.0000 0 0.0000 0.0000 0.0000

! 2 60,000 0.0020 60,120 0.0020 0.0020 0.0000

! 3 77,500 0.0325 80,020 0.0320 0.0027 0.0293 ! 4 83,300 0.0835 90,260 0.0802 0.0030 0.0772 ! 5 98,000 0.1735 115,000 0.1600 0.0038 0.1562 ! 6 98,300 0.2710 124,940 0.2398 0.0042 0.2356 ! 7 76,400 1.2255 170,030 0.8000 0.0057 0.7943

!------------------------------------------------------------------------

注 :应力/应变曲线的第一点未输入,起始于第二点(横坐标=屈服应力)。要与用*SET命令定义的数组空间相协调。

*dim,strn,,6 !定义有效塑性真应变数据数组 *dim,strs,,6 !定义有效总真应力数据数组

strn(1)=0.0,0.0293,0.0772,0.1562,0.2356,0.7493 !应变(in/in) strs(1)=60120.,80020.,90260.,115000.,124940.,170030. !应力(psi) edcurve,add,1,strn,strs !曲线#1,纵坐标=应变,横坐标=应力 tb,plaw,3,,,8

tbdata,6,1 !为应力/应变数据采用载荷曲线#1

注 :如果需要,可以定义塑性失效应变。其次,还可以用给定必要的应变率参数或载荷曲线定义应变率对屈服应力的影响。请参见本手册的第七章,对这个材料模型有完整的描述。

4.1.4.2 使用载荷数据曲线

除了用于特定材料模型外,数据曲线还可以用来定义与时间有关的载荷。除了第一个数组参数必须包括时间值,第二个数组参数必须包括相应的载荷值外,定义载荷曲线的步骤和上述材料数据曲线一样。在用 EDCURVE 命令定义载荷曲线后,就可以用 EDLOAD 命令输入相应的载荷曲线参考号(LCID)。

下例讲述了用 EDLOAD 命令定义载荷曲线的3个步骤: !步骤1:定义数组参数 *dim,time,,5

time(1)=0,.025,.05,.075,.1

*dim,yforce,,5yforce(1)=0,100,200,300,400 ! 步骤2:定义载荷曲线和相应的LCID(#11) edcurve,add,11,time,yforce ! 步骤3:用 EDLOAD 命令指定LCID edload,add,fy,,comp,,,,11,1.0

如上所述的那样,在 EDLOAD 命令的第九个域定义LCID。值得注意的是,如果 EDLOAD 命令用一个LCID,数组参数不能用来定义载荷。当特定载荷曲线用于多个组元或载荷标记时,在 EDLAOD 命令中使用LCID而不用数组参数是非常有用的。

4.1.5 在局部坐标系中定义载荷

ANSYS/LS-DYNA中,可以在已定义的坐标系的任意坐标方向指定运动为一个组元或部件。这可以用 EDLOAD 命令的KEY域结合局部坐标系来获得( EDLCS 命令)。一旦用 EDLCS 命令定义了局部坐标系后,( EDLCS ,ADD,CID,X1,Y1,Z1,X2,Y2,Z2),就可以在 EDLOAD 命令中的KEY域用局部坐标系ID(CID)定义载荷的作用方向。如果没有指定CID,载荷就会作用在整体笛卡尔坐标系中。一些载荷类型不支持局部坐标系;在 EDLOAD 命令注释部分,参看Birth Time,Death Time和CID Support Table,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4.1.6 指定Birth和Death时间

对于每个载荷定义,可以用 EDLOAD 命令的BTIME和DTIME域来定义激活或杀死时间( EDLOAD ,ADD,Lab,KEY,Cname,Par1,PHASE,LCID,SCALE,BTIME,DTIME)。在分析中使用这些选项就可以在任意时刻激活载荷,随后杀死。在多阶段成形过程中这些选项是非常有用的,这一过程需要连续施加多个载荷。一些载荷类型不支持局部坐标系;在 EDLOAD 命令注释部分,参看Birth Time,Death Time和CID Support Table,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4.2 约束和初始条件

在开始求解之前,需要给模型施加约束。另外,还可能给运动物体设定初始速度。 4.2.1 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