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中考真题解析汇编(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语文冲刺中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中考真题解析汇编(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c46b59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a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扬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纳兰性德:皇帝待卫,长期护驾在外。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游期间。

(1)“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答案】10.(1)千万条杨柳丝在微风吹拂下摇摇摆摆,好像是在迎送这飞扬的马蹄:去年秋天往南飞的大雁,现在也飞回了北方。

【解析】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要扣住所写的意象,如“杨柳”“马路”“征雁”,然后用形象化的语言把这些意象连缀在一起,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这句话的意思是千万条柳丝在微风吹拂下摇摇摆摆,好像是在迎送这飞扬的马蹄:去年秋天往南飞的大雁,现在也飞回北方了。

【考点】理解句子的含意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4分)

【答案】(2)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护卫生涯的厌倦,以及对家乡和闺中妻子的思念之情

5

【解析】由“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可知本词抒发了多种情感,解答时要逐句分析,以求全面、准确梳理词人情感。“北来征雁旧南飞”,去年秋天往南飞、的大雁,现在也飞回北方了。大雁尚且能回归北方,而自己却看不到归期,寄托了自己的思归之情。“客中谁与换春衣”,自己扈驾在外,没有爱人在身边,又有谁来给自已换春衣呢?盎然的春意与心中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通过“落照”“游丝”这两个意象,词人的苦闷之情跃然于纸上。这是词人对自己常年忙于侍卫一职,在消磨青春时光的扈从出巡中难得自由的慨叹,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考点】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4—25题。(4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

日“了”却;这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

6

回忆起过去故国的美好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

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

问,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答案】(24)B

【解析】(2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错误,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故选:B

25.这首词的下阕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答案】(25)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相对比,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或蕴含着宇宙永恒不变而人生之短暂无常的哲理,将词人心灵上的忧思难平曲折传出)。

【解析】(25)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下阕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7

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分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