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份合集)常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2份合集)常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d952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1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 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固态单质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A、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错误,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6.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 C.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丁的化学式为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

关的问题等。

【解答】解: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O、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丁的化学式为H2O,因此反

应的方程式为:2CO+4H2C2H6O+H2O,因此:

A、丙是C2H6O,其中C、H、O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B、丙是酒精,属于有机物,可以作为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故正确; C、由方程式程可知,该反应有CO、H2O 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D、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A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B 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C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D 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用水作为试剂鉴别,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

【解答】解:A、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

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CuSO4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NaCl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但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 B.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C.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

D.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分析】A、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反应①是二硫化亚铁(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均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①是二硫化亚铁(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铁、硫、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反应,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把

水注入浓硫酸中,应将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加入到水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的工业流程图,掌握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的特征、化合价的原则、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B.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分析】A.根据氧化铜与酸的反应原理来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