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一中重点班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一中重点班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bdc90d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ec

故选:C。

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根据理想变压器电压和匝数的关系,通过原线圈的电压求出副线圈的电压,求出输电线上的电流,求出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

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压有效值的使用及变压器的特点,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电压比等于匝数比。 5.【答案】D

【解析】

解:A、当t=1s时水面波向西刚刚只传到M点,由图可知,0点振动了半个周期,则T=2s,t=0时刻,O点向下振动,经过半个周期O点向上振动,故A错误; B、根据v===2m/s,则波长λ=vT=2×2=4m,故B错误;

个波长,以后M向下振动,N向上振动,经过T后M

C、M点和N点相差从负向最大位移向上振动、N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经过一段时间后M和N的速度可能相同,故C错误;

D、t=1s时M点向下振动,N点向上振动,再经过0.25s,M和N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M、N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故D正确; 故选:D。

当t=1s时水面波向西刚刚只传到M点,且M点向下振动,由图可知,0点振动了半个周期,从而求出周期,进而判断=1s时O点的运动方向;求出波速,再根据λ=vT求出波长,根据振动情况判断速度是否相同;根据t=1s时M、N点的振动情况判断是否会在同一水平线上。

解答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根据波的传播情况判断质点的振动情况,能根据题意结合图象求出波速、波长等,知道相差半个波长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经过一个周期,质点还回到原来的位移。 6.【答案】C

【解析】

第9页,共19页

解:A、由于路面下铺设圆形线圈,相邻两个线圈的电流相反,所以两个线圈中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线圈中的磁通量怎样变化不确定,无法判断感应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是否为恒定电流,故A错误;

B、由于路面上的线圈中的电流不知是怎么变化,即产生的磁场无法确定变化情况,所以感应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感应线圈随汽车一起运动过程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在路面线圈的磁场中受到安培力,根据“来拒去留”可知,此安培力阻碍相对运动,即阻碍汽车运动,故C正确;

D、给路面下的线圈通以同向电流时,路面下的线圈产生相同方向的磁场,穿过感应线圈的磁通量变小,变化率变小,所以产生的感应电流变小,影响充电效果,故D错误; 故选:C。

地面相邻两个线圈由供电装置通以反向电流,则线圈内部产生磁场方向相反,车运动时,车底线圈始终位于地面两个线圈,磁通量发生变化,故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给电动车充电了。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知道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并能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7.【答案】BD

【解析】

解:若v2>v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再返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速度v1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物块再次回到P点的速度大小为v1,

规定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合外力的冲量I合=mv1-m(-v2)=mv1+mv2。

根据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

第10页,共19页

若v2<v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再返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再次回到P点的速度大小为v2,

规定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合外力的冲量为:I合=mv2-m(-v2)=2mv2

根据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为:误。 故选:BD。

通过讨论,结合运动学规律分析物块再次回到P点的速度,运用动量定理求出合外力的冲量.

本题考查了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基本运用,理清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8.【答案】AC

【解析】

.故BD正确,AC错

解:A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则有:,因此波长为λ2的光

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U2,故A正确,B错误; C、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hγ1=eU1+W,hγ2=eU2+W, 得金属的逸出功为:W=hγ1-eU1。 联立得:h==.故C正确; ==,故D错误。

D、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为:γ0=故选:AC。

根据动能定理求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求金属的逸出功和普朗克常量h;由W=hγ0求金属的极限频率。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的内容,知道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

9.【答案】ACD

【解析】

第11页,共19页

解:A、白光由空气斜射到玻璃砖abcd的ab面上,由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不可能在ab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故A正确;

B、当θ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光可能射到bd界面上,若在bd界面上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可能发生全反射。故B错误;

CD、由于光在cd面的入射角等于ab面的折射角,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知,光在cd面的出射角等于ab面的入射角,光线不可能在cd面上发生全反射,而且,从cd界面射出的各种色光一定互相平行,故CD正确; 故选:ACD。

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而且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根据全反射条件和几何关系结合分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由于玻璃砖的上下表面平行,所以第一次的折射时的折射角就是第二次折射时的入射角,由折射定律可知前者的入射角与后者的折射角相等。 10.【答案】AD

【解析】

解:A、由功率的计算式:P=x3=3m的过电功率保持不变,所以E应不变,电动势之比为1:1,故A正确。

B、由安培力公式F=BIL及P=EI知:====,,知道由于金属棒从x1=1m经x2=2m到

故B错误。

CD、由于金属棒从x1=1m经x2=2m

2

到x3=3m的过程中,R的电功率保持不变,由P=IR知道R中的电流相等,再

由安培力公式F=BIL,所以F-x图象如图所示显然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就是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即R产生的热量,所以:==,根据热量

==Q=I2Rt,热量之比为5:3,电流相同,说明时间之比为5:3,因此电量第12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