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西中考数学模拟(解析+答案+word)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5江西中考数学模拟(解析+答案+word)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1df36581c758f5f71f675d

考点: 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 由矩形的性质求得AB=CD,AD=BC,∠B=∠C=90°,AD∥BC,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os∠AEB=,tan∠DEC=1,设BE=x,根据cos∠AEB=

=

=,得出AE=2x,然后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x,根据面积求得x的值,从而求得DC的长,由tan∠DEC=1,得出DC=EC=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即可. 解答: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D=BC,∠B=∠C=90°,AD∥BC, ∴∠AEB=∠DAE,∠DEC=∠ADE, ∵cos∠DAE=,tan∠ADE=1, ∴cos∠AEB=,tan∠DEC=1, 设BE=x,

在RT△ABE中,cos∠AEB=∴AE=2x, ∴AB=

=

x ,

=

=,

∵△ABE的面积是2∴x?

x=2

,解得x=2,

∴AB=x=2, ∴DC=AB=2,

在RT△ECD中,tan∠DEC=1, ∴

=1,

×

=6.

∴DC=EC=2

∴S△ECD=DC?EC=×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函数等,根据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函数、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7.(3分)(2015?岳阳)分解因式:x﹣9= (x+3)(x﹣3) .

考点: 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分析: 本题中两个平方项的符号相反,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解答: 解:x﹣9=(x+3)(x﹣3). 故答案为:(x+3)(x﹣3).

点评: 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的特征,即“两项、异号、平方形式”是避免错用平方差公式的有效方法.

2

2

8.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在直尺上,若∠ABE=30°,则∠AHC= 75° .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先根据△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BC=45°,再由∠ABE=30°可求出∠CBE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45°. ∵∠ABE=30°,

∴∠CBE=45°+30°=75°. ∵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 ∴∠AHC=∠CBE=75°. 故答案为:75°.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9.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cm,5cm,设第三边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是 2<x<8 .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的长应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解答: 解:3+5=8,5﹣3=2, ∴x的取值范围为:2cm<x<8cm.

点评: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则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

10.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连接DE、DF,要使四边形AEDF称为菱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AB=AC、∠B=∠C或AE=AF(答案不唯一). .

考点: 菱形的判定. 专题: 开放型.

分析: 菱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

①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四边相等;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解答: 解:由题意知,可添加:AB=AC. 则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中线重合, 即点D是BC的中点,

∴DE,EF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DE∥AB,DF∥AC,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AB=AC,

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AE=AF,

∴平行四边形ADEF为菱形.

故答案为:AB=AC、∠B=∠C或AE=AF(答案不唯一).

点评: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利用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可添加∠B=∠C或AE=AF.

11.如图是由棱长为1cm的小立方块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20cm .

2

考点: 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几何体的表面积.

分析: 首先判断该几何体的形状,然后计算其表面积即可.

解答: 解:观察其三视图发现该几何体共有2层,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体,下面一层有4个立方体,

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3×4+2×4=20,

故答案为:20cm.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计算表面积的关键是确定该几何体的形状.

12.已知一次函数y=﹣2x+a与y=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2x+a≤x+b的解集是 x≥﹣1 .

2

考点: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 观察函数图象得,当x≥﹣1时,一次函数y=﹣2x+a的图象都在y=x+b的图象的下方,即﹣2x+a≤x+b.

解答: 解:不等式﹣2x+a≤x+b的解集是x≥﹣1. 故答案为x≥﹣1.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13.今年六一儿童节,博雅学校六(1)班学生互赠贺卡(即每个同学要给班上的每位同学赠贺卡),共用去1560张贺卡,则六(1)班有 40 名学生.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根据共送出贺卡数=共有人数×每人需送出的贺卡数,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注意x取正整数.

解答: 解:设六(1)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得: x(x﹣1)=1560,

解得:x1=40,x2=﹣39(不合题意,舍去), 答:六(1)班有40名学生. 故答案为40.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到相应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除了不给自己送贺卡外,其余同学都需送出.

14.如图,在直线上有A、B两点,AB=10cm,⊙A的半径是1cm,⊙B的半径是2cm,⊙A以3cm/s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B以1cm/s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A与⊙B相切时,t的值是 3.5、4.5、5.5、6.5 .

考点: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专题: 动点型.

分析: 在两圆运动过程中,从外切、内切、内切、外切四种情况解答即可. 解答: 解:如图1,10﹣3t+t=3, 解得t=3.5;

如图2,10﹣3t+t=1, 解得t=4.5;

如图3,3t﹣t=10+1, 解得t=5.5;

如图4,3t﹣t=10+3, 解得t=6.5.

故答案为:3.5、4.5、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