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工程化学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3182f1f90f76c661371ae3

CHONaSO(4)0.1 mol的6126,0.1 molNaCl,0.1 mol24溶于1 kg水中构成溶液的凝固点

高低。 依次降低

(5)0.1mol?kg?1,0.2mol?kg?1,0.5mol?kg?1的依次升高

ξ2.4 气体和等离子体 1. A 2. A

3. 在25℃时,若1dm3Na2SO4溶液的渗透压高低。

O2,N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21,某气体混合物中,

0.78,0.01,求总压为100kPa下各物质的分压。若容器扩大到2的分压为多少?

解:pCO=100*0.01=1kPa

2dm3,CO2pO2pN2p?=21 kPa =78 kPa

2CO=0.5 kPa

4.20℃时,某处空气中水的实际蒸汽压为1.001 kPa,求此时的相对空气湿度;若温度降低到10℃,相对湿度又为多少? 解:由题意得:

① 2.339?100%?42.8% ② 1.228?100%?81.5%

5. <5.6 ,CO2、SO2、NO , H2SO4、H2SO3、HNO3、HNO2、H2CO3 6. “温室气体”有哪些?引起“臭氧层空洞”的物质有哪些? 答:①CO2、CH4、O3、N2O、CFC ② NOx、CFC

1.0011.001§2.4 气体和等离子体

思考题

1.略

2.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的原因是什么?对环境及人类有何危害?为什么不把H2O(g)称为温室气体?

答:温室效应: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地表又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被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吸收,从而阻止了地球的热量向外空的散发,致使大气层增温。

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NOX、CFC以及一些工业用剂等,在大气中能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而破坏臭氧层。危害:臭氧层的破坏,致使过量的紫外线射到地面,引起植物、生物、人类病变增加;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增加城市光化学烟雾,加剧环境的污染;造成高空平流层变冷和地面变暖。 因为H2O(g)会在空气中凝聚放热。

3.吸烟者从一支烟中吸入约20 mg 的烟微粒,若这些烟微粒是直径为400 nm 、密度为1.0 g·cm3 的球体,那么这些微粒的总表面积是多少?请从吸附角度分析吸烟的危害。 答:由题意得: Ai =

AV?4?r432?33r?32.0?10?5=1.5×10㎝

5-1

?r A = Ai ·V = Ai ·

m??1.5?10?520?10?3g3= 3000 ㎝3

1.0g?cm 4.略

5.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的原因是什么?对环境及人类有何危害?为什么不把H2O(g)称为温室气体?

答:温室效应: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地表又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被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吸收,从而阻止了地球的热量向外空的散发,致使大气层增温。

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NOX、CFC以及一些工业用剂等,在大气中能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而破坏臭氧层。危害:臭氧层的破坏,致使过量的紫外线射到地面,引起植物、生物、人类病变增加;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增加城市光化学烟雾,加剧环境的污染;造成高空平流层变冷和地面变暖。

因为H2O(g)会在空气中凝聚放热。

6.吸烟者从一支烟中吸入约20 mg 的烟微粒,若这些烟微粒是直径为400 nm 、密度为1.0 g·cm3 的球体,那么这些微粒的总表面积是多少?请从吸附角度分析吸烟的危害。 答:由题意得:

Ai =

AV?4?r432?33r?32.0?10?5=1.5×10㎝

5-1

?r A = Ai ·V = Ai ·

m??1.5?10?520?10?3g3= 3000 ㎝

3

1.0g?cm第三章物质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

§3.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1.判别下列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a) × (b) √ (c) ×

2.动量位置

3.n 0,1,2,3共4 4f 7 4.波动(干涉、衍射)

5.请对元素基态原子的有关问题填写下表:

组态 是否存在 主量子数 角量子数 轨道(个数) 最多可容纳电子数

1 p ×

2s √ 2 0 1 2

2d ×

3p √ 3 1 3 6

5f √ 5 3 7 14

6s √ 6 0 1 2

6.铯的电子逸出功为3.04×10-19 J,试求:

(1)使铯产生光效应的光的最小频率极其波长各是多少?

(2)如果要达到能量为2.4×10-19J,必须使用波长为多少纳米的光照射? 解:由题意得: (1) ????h?3.04?106.63?10?1?19J?34J?s=4.59×10 s

14-1

??c??3.0?10m?s4.59?10c148s?1?6.54?10?7m

(2) ????hc???3.0?10m?s8?1?6.63?10?19?34J?s2.4?10J?8.3?10?7m

思考题

1.略

2.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哪些事实可以说明? 答:特征: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干涉、衍射;

微粒:光电效应、黑体辐射现象

§3.2 元素周期律金属材料

1.采用表格形式分别列出Ti,Cr,Ni,Cu,Ti,Cr,Ni,Cu的外层电子排布式和未成对电子数。

Ti 3d24s2 2 Cr 3d54s1 6 Ni 3d84s2 2 Cu 3d104s1 1 Ti4+ 3s23p6 0 Cr3+ 3s23p63d3 3 Ni2+ 3s23p64s2 2 Cu2+ 3s23p63d9 1 4+

3+

2+

2+

2.某元素的化合价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1,原子半径是同族元素中最小的,试写出它的: (1)核外电子排布; (2)外层电子排布式;

(3) +3价离子的外层电子排布式; 答:由题意得:该元素为Cr (1) 1s22s22p63s23p63d54s1 (2) 3d54s1 (3)3s23p63d5

3.分别计算出第三周期11Na , 14Si , 17Cl 三种元素核作用在外层电子上的有效核电荷数,并解释其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解:11Na :Z?= 11-(2×1.00+8×0.85)=2.2

14Si

17Cl:= 14-(2×1.00+8×0.85+3×0.35)=4.15 =17-(2×1.00+8×0.85+6×0.35)=6.1

4.比较Ti , Fe , Ca , Co , Ga , Mn , Br 的金属性强弱。

Ca > Ti > Mn > Fe > Co > Ga > Br

5.分别计算第四周期19K 和20Ca 两种元素作用在4s电子上的有效核电荷数,比较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答:19K:

20Ca:

=19-(10×1.00+8×0.85)=2.2

=20-(10×1.00+8×0.85+1×0.35)=2.85

金属性:19K >20Ca 6.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