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代汉语语法(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7a050bf12d2af90242e68f

濂称:用自己的名称自己(婴最不肖,故特使楚也)

用其他词代替(自、下臣、走、下走、牛马走、在下、仆、下官、民、小民、不才、愚、窃、小人、小生、小可、妾、下妾、婢女、儿、儿家、老妇)

傲称:尔公、而公、乃公(相当于后代“老子”) 汉王 食吐 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高帝骂之曰:“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3、 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有“尔”“汝(女)”“乃”“而”“若”“戒”等。 “戒”只用于《诗经》《大雅》中,可能与“吾”“印”一样来自周族的语言。

①“汝(女)、尔”是一种不客气、较随便得称呼,用于长对幼,上对上,或表示清蔑、厌恶。

二人浴于池, 以 职,职怒。曰:“人夺女妻而不怒,一 女庸何伤!”(左传·文公十八年)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魏风· ) 汝心之固,因不可 。(列子 汤问) 且尔言过矣。(论·季氏)

②“而”和“乃”常作定语,偶尔用作主语,一般不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禾儿)

③“若”在先秦比较少见,“庄子”和汉代得“史记”用得较多,可能是“汝(女)”的一个变体。

吾语若。(庄子·人闻世) 吾翁即若翁。(史·项羽本纪)

当“而、汝、若”同时出现在一个句群里时,更可以看出他们用法上得特点:

张仪即相秦,为文 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史·张仪列传)

④敬称可作第二人称代词

称对方的字:今少卿抱不测之罪

第 49 页

其他:子、吾子(关系较密切)、夫子(生对师、儒者尊称)、公、明公(无分贵贱长幼)、明府、君侯(称大官)、君、先生、大人、丈人、相公、执事、左右、卿、陛下、阁下、节下(使节)、足下、膝下(父母)

4、 第三人称代词

先秦时期还没有地道的第三人代词,“厥”“其”“之”三个都有指示代词功能,还没有完全从指示代词中分化出来。

①“厥”和“其”是古今关系,西周金文和时代较早的《尚书》《诗经》中用“厥”较多,春秋以后逐渐被“其”代替。这两个词只作定语:

日康娱而自忘 ,厥者用失颠 。(离骚)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项羽本纪) 汉魏以后,“其”才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支公好鹤,又人遗其双鹤。 乞白服相见,其永不肯。

“其”也可以活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和己称代词: 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史·孙吴列传)

先君奉此子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史·晋世家)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大同) ②第三人称代词“之”只用作宾语

爱共叔段,欲立之。(郑伯......) “之”也可以活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夫厌之!天厌之?”

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③魏晋以后,出现了两个第三人称代词“渠”和“伊”一直到唐代,二者大量使用。“渠”当是“其”在当时的方言音变。

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到了宋代,由于“他”在口语里的普遍应用,“伊”“渠”已经很少见了。到了现代,普通话用“他”上海话用“伊”广州话、客家话用“渠”

第 50 页

(但念成不送气的)。

④“他”在上古是旁指代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顾左右而言他。

东汉以后,“他”逐渐发展为第三人称代词。 长房曰:“还他马,郝汝死罪。”

学习人称代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

先秦时期,“我”“吾”“尔”“汝(女)”“而”“其”“之”“自”等没有单复数得区别:

颜渊、季路 ,子曰:“ 各言尔志。” 今女下民,或敢悔予。

“余(予)”“朕”“台”“印”“己”等则仅用于单数。

秦汉时期,出现了在人称代词后加“属、曹、 、辈”等表示复数的形式:

吾 小人皆有庐以避燥湿寒暑。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们”字出现得较晚(唐代),“们”产生后,就取代了其它表复数的词尾。

第二, 故代汉语的代词用法较复杂 一是他们的句法功能很不相同。

“吾”除在否定句中,一般不作宾语:(作主、定) “我”作主和宾。

“乃”和“而”一般只能作宾语: “之”一般只作宾语;

“其”和“厥”只能作定语等。

二是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还体现着时代特色或作品风格的不同:

第 51 页

第一人称代词:《尚书》《论语》《诗经》《孟子》用“予”不用“余”;

《左传》《庄子》《荀子》《韩非子》正相反;

“台”以用于《尚书》,“印”也只用于《尚书》和《诗经》; 第二人称代词:“ ”只用于《诗经》

《尚书》用“汝”,《左传》《论语》用“女” 《孟子》“女”“汝”并用;

第三人称代词:“厥”用于《尚书》《诗经》中。

(二)指示代词

1、表示近指的指示代词,常见的有“此”“是”“斯”“兹”“然”“尔”“若”等,可译为“这”“这个”“这些”“这样”等

此车一人殿之,可译集事。 是可杀,孰不可忍。 微斯人,吾谁与归?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常见的有“彼、夫、其”,可译为“那个人、些、样、里”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 能应也。 3、旁指代词,常见的有“他、它、佗”,可译为“别的、其他的”

王顾左右而言他。

制,严 也, 叔死焉,佗 唯命。 (三)疑问代词

疑问代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疑问,可译问人、问物,也可以问时间、地点、援引、情状等。常见的有“谁、孰、何、奚、胡、

第 5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