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20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815221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1

15.课程评价是对指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16.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第一,目标评价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 “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7个步骤P74页。第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他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第三,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mpor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geny) 。

第四,CSE评价模式。包括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7.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一是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二是搜集信息;三是组织材料;四是分析资料;五是报告结果。 18.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

19.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

20.义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性内容和非指定性内容两部分。 21.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2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 第七章 教学

1.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2.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

备”和“提示”两部分。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4.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为:

(1) 间接性与简捷性。2交往性与实践性。3教育性与发展性。

4引导性与指导性。

5.教学过程规律: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发展学生智力)。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授学生生活常识)。 (3) 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结构:一是引起学习动机

二是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是巩固知识 四是运用知识 五是检查知识

7.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夸美纽斯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

8.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9.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 10. 中外教育教都很重视启发性原则。在中国,孔子提出了“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教求。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形成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明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

11. 巩固性原则。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俄国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

12. 循序渐进原则。《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提出“系统性教学原则”。

13. 因材施教原则。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1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方式有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2)谈话法。(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5)演示法。(6)参观法。 (7)练习法。(8)实验法。 (9)实习法。

15.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学人物,教师和学生按照

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6. 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机授课制、分

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

17. 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

18. 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

有效、体验积极。

19. 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

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布鲁姆提出)。根据评价对象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分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20.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自我

评价法等。

根据测验的题目和性质为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

景测验和标准化测验。

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21.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考察和考试。

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22. 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

第八章 德育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地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

1.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地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地品德地教育活动。

2.德育是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构成。

3.德育地特点: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4.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了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 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地统一过程。 6.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7.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8.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校园环境建设等等。

9.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两种。 语言说服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和指导阅读等。

事实说服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2)情感陶冶法。(3)实际锻炼法。两种形式:常规训练和实践锻炼。(4)榜样示范法。(5)评比竞赛法。(6)奖励与惩罚。

第九章 班级管理

1.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