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84372f03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c

则|=

|2=(3﹣

+

)2+(

=

+)2

=

当sin(θ﹣故选:B.

, )=1,即θ=

时,取得最大值,且为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模的最值的求法,注意运用坐标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的求法,考查化简整理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5分)

=

【分析】把所求的式子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再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到所求式子的值. 【解答】解:cos2=cos(2×故答案为:

)=cos

﹣sin2=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13页(共25页)

12.(5分)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当至少有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时,就说这次试验成功,则在2次试验中成功次数X的均值是

【分析】由对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求出这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从而得到在2次试验中成功次数X~B(2,),由此能求出在2次试验中成功次数X的均值E(X). 【解答】解:∵同时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当至少有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时,就说这次试验成功,

∴这次试验成功的概率p=1﹣()2=, ∴在2次试验中成功次数X~B(2,), ∴在2次试验中成功次数X的均值E(X)=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对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合理运用.

13.(5分)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

【分析】由已知结合给定的三棱锥的正视图,可得:三棱锥的底面是底为2高为1,棱锥的高为1,进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 结合给定的三棱锥的正视图, 可得:三棱锥的底面是底为2棱锥的高为1,

故棱锥的体积V=×(×2故答案为:

,高为1,

×1)×1=,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由三视图,求体积和表面积,根据已知的三视图,

第14页(共25页)

判断几何体的形状是解答的关键.

14.(5分)若函数f(x)是定义R上的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4x,则f(﹣)+f(2)= ﹣2 .

【分析】根据函数奇偶性和周期性的性质将条件进行转化求解即可.

【解答】解:∵函数f(x)是定义R上的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x<1时,f(x)=4x,

∴f(2)=f(0)=0,

f(﹣)=f(﹣+2)=f(﹣)=﹣f()=﹣则f(﹣)+f(2)=﹣2+0=﹣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计算,根据函数奇偶性和周期性的性质将条件进行转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5.(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P(x,y)不是原点时,定义P的“伴随点”为P′(

);当P是原点时,定义P的“伴随点“为它自身,平面曲

=﹣

=﹣2,

线C上所有点的“伴随点”所构成的曲线C′定义为曲线C的“伴随曲线”.现有下列命题:

①若点A的“伴随点”是点A′,则点A′的“伴随点”是点A; ②单位圆的“伴随曲线”是它自身;

③若曲线C关于x轴对称,则其“伴随曲线”C′关于y轴对称; ④一条直线的“伴随曲线”是一条直线.

其中的真命题是 ②③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列).

【分析】利用新定义,对4个命题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①若点A(x,y)的“伴随点”是点A′(

),则点A′

第15页(共25页)

(,)的“伴随点”是点(﹣x,﹣y),故不正确;

②由①可知,单位圆的“伴随曲线”是它自身,故正确;

③若曲线C关于x轴对称,点A(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x,﹣y),“伴随点”是点A′(﹣

),则其“伴随曲线”C′关于y轴对称,故正确;

④设直线方程为y=kx+b(b≠0),点A(x,y)的“伴随点”是点A′(m,n),则 ∵点A(x,y)的“伴随点”是点A′(y=∵m=

,),∴,∴x=﹣,

,∴代入整理可得n﹣1=0表示圆,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

【点评】此题考查点的坐标规律,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伴随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2分)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某市政府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计划调整居民生活用水收费方案,拟确定一个合理的月用水量标准x(吨),一位居民的月用水量不超过x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x的部分按议价收费.为了了解居民用水情况,通过抽样,获得了某年100位居民每人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将数据按照[0,0.5),[0.5,1),…,[4,4.5)分成9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求直方图中a的值;

(Ⅱ)设该市有30万居民,估计全市居民中月均用水量不低于3吨的人数,并说明理由;

(Ⅲ)若该市政府希望使85%的居民每月的用水量不超过标准x(吨),估计x的值,并说明理由.

第16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