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台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a0332d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1

作业设计

李森祥

【预习作业】

1、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

2、在文中圈点勾画出对父亲描写的语句,做旁批注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课后作业】

1、把本文与《背影》做个比较,完成以下表格: 篇目 主要内容 及选材 背 影 人物形象 特点 描写方法 线索 叙写角度 台 阶 3、课外推荐读书《平凡的世界》、《傅雷家书》。

《台阶》的教学反思

泉州现代中学 陈丽萍

一.背景:

二○一○年五月六日泉州市教科所在大泉州市范围内组织了语文文本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几位老师开了公开课。开课的要求是,配合八年级的教学进度,选择课外篇目进行借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对文本教学的方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本人选择的《台阶》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我们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读本》中的一篇文章。因为语文版八年级下有一单元写人的文章,经典的《背影》便在其中,基于课内外知识的连接与迁移便选择了此文。

二.教学设想:

《台阶》与《背影》一样,这也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文章叙述了父亲建造新屋的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喻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

文章总设计一课时。但篇幅长,教学点比较多,我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既有人物形象的分析,又有文章线索作用的讨论,还要与《背影》进行比较,教学容量大。试讲的一堂课下来面面俱到但又样样不精,自己还手忙脚乱。后来重新整理思路,作为一课时的教案,我把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样授课环节便简化为:概述内容、理清故事——圈点批注、分析人物——归纳总结、了解特点。教学方法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要求能自主地概括故事、分析形象,能够圈点批注做旁批。

三.教学反思:

开课之前,我在其它班级磨了一次课,重新调整思路后,教学重点相对较集中,自己上课的思路也比较清楚,但是还是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尽管这是一次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缺少磨合,缺乏默契,但是组委会还是有在上课前一晚安排了与学生的交流及预习的时间。但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文章篇幅长、借班上课师生缺乏默契的不利因素,只是草草发下课文内容及预习作业,缺少与他们

的沟通。这样,造了成前半节课学生反应滞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到了后半节他们的情绪才慢慢被调动起来,进入较好状态,思维活跃,反应也便积极了。

同时,预习不充分的另一个后遗症便是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临下课的前一段时间显得特别匆忙,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写法总结”,由于时间来不及便省略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情况下,充分的预习都应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充分的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开拓思维……好处多多。但就这课而言,这么长的篇幅,至少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如果对文本的解读没有充足的时间做支撑、没有学生充分的思考做依托,就算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无法落到实处的。

第二,文本的选择与课时安排若不当会影响解读的深度。《台阶》这篇文章有三千多字的阅读量,字面意思并不难,但人物身上蕴藏的精神品质并不是这一代学生所能迅速理解,而且教学点也比较多,按正常的教学安排至少要两课时。尽管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但线索的作用、与《背影》的比较等知识点毕竟都可以更全面加深我们对主题的理解。我在只有一课时的情况下,选择这样一篇长文章,再加上借班上课的不利因素,使得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

第三,缺乏以生活经验来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这篇文章大概应该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般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不是我们今天城市的学生所能理解的,因而有些同学认为父亲的一生过得不值也属正常。但我们这些孩子的父辈有很多却也是经历了艰苦的创业才有了相对安适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可以引导他们谈一谈或回家采访一下自己的父亲成功的经验、创业的艰辛,从而体会文中“父亲”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有人说过:“作为教师,如果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反思。”一堂课下来,可总结的得失很多,我想,我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的课

堂教学不断成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