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a78d2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13

2015届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一12 N-14 Si-28 Ge-73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叶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可生成ATP

B.经黑暗处理后叶肉细胞内淀粉等被输出消耗,此时叶绿体内不含糖类 C.叶绿体中含有RNA聚合酶,体现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叶绿体产生02和线粒体产生H20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1、D 解析:A选项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发生光反应生成ATP,黑暗中叶绿体内不具有产生ATP的条件和场所;B项黑暗中的处理过的叶绿体会向其他部分输出和消耗糖类等有机物,但叶绿体中存在DNA和RNA等核酸,其基本单位的核苷酸中含有核糖或者脱氧核糖;C项叶绿体中的RNA聚合酶属于在所有正常细胞中普遍性存在的物质,属于基因普遍性表达产物,不是选择性表达的产物;D正确,因O2的产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线粒体的氧气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即线粒体内膜上均属生物膜。

2.下图l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 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2.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曲线变化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故A错; 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故B错;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故C对;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故D错。

3.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B和b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 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hBXb(如图2所示)。h为隐 性致死基因且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b纯合(XhBXhB XhB Y)时能使胚胎致死.下列说

- 1 -

法不jE确的是

A.B是b的等位基因,B是分裂间期时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B.h基因的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场所只能是核糖体

C.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X染色体分别携带B、b基因,可能是基因重 组导致的

D.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1不会出现棒眼雄果蝇 答案 C

解析:B和b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有第8位的氨基酸不同,B是碱基对替换导致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分裂间期,A正确;h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核基因,其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的产生都是核糖体,B正确;B、b基因在X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C错误;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hB Xb,野生正常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Y,F1中XhBY致死,不会出现棒眼雄果蝇,D正确。

4.下列有关人类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种遗传病患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该病可能遗传给后代 B.免疫系统一般不能识别自身的癌变细胞,故癌症发病率较高 C.糖尿病人因胰岛素缺乏造成糖原合成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高于常人 D.HIV破坏免疫系统后,病毒可侵人红细胞等细胞内进行增殖

A 解析:A项中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多基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病无致病基因,但可能借助配子遗传给后代故A正确;B项免疫系统一般能识别癌变后的细胞,但极少部分癌细胞未被监控、识别和清除造成癌症发生;C项糖尿病人常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不足,胰岛素可以促进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浓度,故题中说法错误;D项中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破坏后其他病毒可侵入正常细胞内增殖,但是人体红细胞结构特殊无病毒增殖条件因而错误。

5.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导致植物内源激素水平方面的变化。下图3表示 不同铅质量浓度下黄瓜幼苗叶片中四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铅质量浓度升高,叶片中脱落酸和赤霉素呈上升趋势 B.据本实验结果推测,赤霉素对叶片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C.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铅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 D.黄瓜幼苗期抵抗重金属污染的能力与内源激素水平有关 5.答案 B

解析:从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随着铅质量浓度升高,叶片中脱落酸和赤霉素呈上升趋势, 故A对;图中信息显示,脱落酸和赤霉素变化趋势相似,推测本实验中赤霉素对叶片的生长

- 2 -

有抑制作用,故B错;铅质量浓度低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呈上升趋势,脱落酸基本不变,说明低质量浓度对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有利的,故C对;D项明显正确。

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实验,选苹果组织样液必须临时制备,避免因酶促反应影响显色

B.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实验,体积小的琼脂块中NaOH扩散速率较快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D.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6、B 解析:A项观察类实验,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苹果中的多酚氧化酶导致苹果果肉变成黑褐色,影响显色效果因而临时制备;B项探究类实验,中无论琼脂块大小,由于材料相同NAOH在相同时间内扩散的深度是一样的故速率相同,故表述错误;C项培养酵母菌时不需设置对照形成时间上的对照;D项调查类实验,遗传发病率的调查应在社会人群中随机调查。

29.(19分) I.(12分)科学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BR)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以黄瓜幼苗为 实验材料,在温度和光强均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过程:用0.1 mg.L-1 BR(使用酒精作为溶剂)喷施黄瓜植株叶片做实验组,用等量 蒸馏水喷施黄瓜植株叶片做对照组。处理后0h、6h、24 h、72 h、120 h和168 h分别测定净光

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3。(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黄瓜幼苗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 上,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固定 后被光反应提供的 ▲ 还原成糖类。

(2) BR可以通过改变气孔导度来影响 ▲ 。 (3)请改正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 。 (4)图甲结果表明 ▲ 。

(5)从图乙中可以看出,BR处理后24 h内,气孔导度明显增加,但是从图丙看,此时胞间 CO2浓度的增加并不明显,结合图甲分析,主要原因是 ▲ . Ⅱ.(7分)美丽中国,魅力中国,是我们守望的家园。图24是某地区为实现该目标构建的

农业体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3 -

(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图中秸秆、牛粪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 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 ▲ ,这主要利用了生态工程的 ▲ 原理。 (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 kJ,其中最多有 ▲ kJ流入蚯蚓体内。

(3)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会 ▲ ,原因是 ▲ 。 29.

Ⅰ.(12分,每空2分)(1)类囊体薄膜上 [H](答[H]和ATP也对) (2)CO2的吸收

(3)对照组应该用等量的酒精溶液喷洒叶片

(4)BR处理能明显增强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5)光合作用加快,利用CO2速率加快 Ⅱ.(7分,每空1分)(1)能量利用率 物质循环再生 (2)蘑菇和蚯蚓 0 (3)捕食或竞争

(4)增强 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30.(14分)图25为下丘脑内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图(局部),其中神经元C为神经内分泌细 胞。当突触小体释放少量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会产生一个小电位,此小电位可以叠加,达到

一定阈值后会引发动作电位。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此现象,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过程中材料保持正常活性;每次刺激强度适宜且相同)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