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aa732a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5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8初三二模试卷

(友情提醒: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⑴ ▲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⑵ ▲ ,江春入旧年。

⑶后值倾覆, ▲ , ▲ 。 ⑷角声满天秋色里, ▲ 。

⑸征蓬出汉塞, ▲ 。

⑹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⑺《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歼灭(jiān) 庇护(bì) 拮据(jù ) 忍俊不禁(jīn) ....B.猝然(cù) 消蚀(xiāo ) 驯良(xùn) 相形见拙(chù) ....C.箴言(zhēn) 纶巾(guān) 酷肖(xiào) 浑身解数(xiè) ....D.皈依(guī) 羸弱( léi ) 两栖(qī) 怡笑大方(yí)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 A );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因为,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 B )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1 / 10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A.搁浅 搁置 B.底蕴 涵养

⑵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斯威夫特所著《格列佛游记》以尖刻辛辣的讽刺文笔描述主人公格列佛在四个不同国度遇到的奇闻趣事,抨击十八世纪英国的政治、法律和对外政策等。 B.《论语》《礼记》都是儒家经典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庄子》亦称《南华经》也是道家经典之一。

C.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等题目中的“铭”、“记”、“表”,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D.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6分)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痛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 10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A.或/置酒而招之 B.常著/文章/自娱 C.醉/则不择地/斯寝矣 D.以/酒德/游于/人间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造饮辄尽 ⑵不戚戚于贫贱 ⑶倏然而来 ⑷途何为穷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亲旧知其如此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B.①每有会意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①遂行其志 ②颇示己志 .. D.①天下大抵可见矣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 (2)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译文: ▲ 9. 【甲】【乙】两文的人物除了有嗜酒、少言的的共同点,还有那些共同点?(2分)

答: ▲ (二) 古诗词鉴赏。(3分)

10.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

3 / 10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波涛汹涌的环境里,风猛水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使人胸襟开朗。 C.诗歌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D.尾联由感时而转为思乡。岁暮腊残,神驰故里,面对眼前“江南佳丽地”,想到自己异乡飘泊的生活,表现出对家乡的真挚的谴绻与怀恋。 三 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10分)

“别装傻!”B的眼盯住A的:“大概你也有个积蓄,拿出来买条命!我一个月还没你挣的多,得吃得穿得养家,就仗着点外找儿,跟你说知心话!你想想,我能一撒巴掌把你放了不能?哥儿们的交情是交情,没交情我能来劝你吗?可是事情是事情,我不图点什么,难道教我一家子喝西北风?外场人用不着费话,你说真的吧!”

“得多少?”A坐在了床上。 “有多少拿多少,没准价儿!” ……

A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了拳头。

“动手没你的,我先告诉你,外边还有一大帮人呢!快着,拿钱!我看面子,你别不知好歹!” B的眼神非常的难看了。

“我招谁惹谁了?!” A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 B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A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我看看!”B笑了,一把将瓦罐接过来,往墙上一碰。 A看着那些钱洒在地上,心要裂开。

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