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文言文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abda2a650e52ea5418981a

〈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 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 解释加点词语

食〔吃〕 长〔做首领当长官〕 然〔正确的对的〕 皆 〔都〕 故〔所以〕 遂〔就〕 子〔你〕 走〔跑〕 2. 翻译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天帝派我做百兽之长,掌管各种野兽 〈2〉子以我为不信——你如果认为我说的话不确实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正确的,因此就让狐狸在前面走,自己跟在后面走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而跑开,认为是怕狐狸 〈5〉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现在你吃了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3。一词多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不译(主谓之间)) 〈2〉故遂与之行(它,指狐狸) 〈3〉兽见 之 皆走( 它,指老虎和狐狸) 〈4〉辍耕之垄上( 到,往)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被狐假虎威的人所欺骗蒙蔽

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要被狐假虎威的人所欺骗蒙蔽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狗仗人势、仗势欺人、依仗权势

〈二〉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并穷( 都用尽 )绮丽,以饰舆服( 用来) (2)尝以( 曾经把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左右) (3)世罕其比( 比得上 ) 2。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 ①击珊瑚 ② 展珊瑚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枝柯扶疏,铺垫 (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答: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傲慢,又胸有成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答: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三〉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士谒唐寅,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kuàng)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北城,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炼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注释】(1)术士:本指会道术的人,此指修仙烧炼金银的人。(2)贶:赐予。(3)恨:遗憾,不满意。(4)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5)担水河头卖与人:在河边挑了水再在河边出售给人。 1 (1)谒唐寅(拜见) (2)日造门(到??去)

2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术士的雕虫小技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却不能欺骗我们理性的眼睛,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是怎样实施的?

答:(1)真正目的是骗取钱财。(2)首先术士骗说自己会烧炼白银,用巨大的利益诱惑唐伯虎,然后又盛赞唐伯虎有仙风道骨,欲以奉承话麻痹,使其放松警惕。

3 纵观或大或小的骗局,无论其局布得是精还是劣,总有人上当,那是因为骗子抓住人们的什么心理?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如唐伯虎一样明智?

答:(1)俗话说,再聪明的骗子也骗不了没有贪欲的人,骗子抓住了人们贪慕金钱名利之心和爱贪小便宜的心理。(2)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面对突如其来的诱惑,我们要冷静,要动脑筋,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被坏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四〉

晋,李密父早亡。母更适人,鞠于祖母刘氏。武帝征为太子洗马,诏书屡下。密上表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今年四十四,祖母今年九十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祖母之日短也。”帝嘉其诚,赐奴婢二人,并使郡县供其祖母常膳。 1 (1)她更适人(又) (2)帝嘉其诚(赞赏) 2 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屡下,李密为何拒绝?

答:李密自幼你死母嫁,是祖母将他养大,现在祖母九十多岁了,赡养她的时间少了,而报效国家的时间还很长。 3 你认为李密该不该应诏去做高官?为什么?

答:李密暂时不去奉诏做官是对的。因为祖母时日不多,身边又没有其他人照顾她,而李密才44岁,为国出力的时间还多着呢。

〈五〉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2)合营溪:汇入营水。(3)欹(qī):倾斜。(4)嵌:张开。(5)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6)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 1 (1)不可名状(说出) (2)为之怅然(惆怅惋惜的样子)

2 文中描写溪水时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方法,请将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3 在道州城西景色虽美却“无人赏爱”,作者借这些现象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六〉苏东坡劝学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实亦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1 文中“皆作数遍尽之”中的“尽”的意思是(读完)

2 本文是苏轼写给王庠教其读书方法的回信,苏轼在回信中提到的是何种读书方法?

答:每次阅读一遍,就集中精力专门阅读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都了解的非常透彻后再去研究下一个问题。 3 有人说读书要多多涉猎,才能拓展知识,而苏轼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你怎样看待这种不同的评价?

答:苏轼在说自己只从一点深入的方法使阅读更加精深,思想更加深邃,一旦学有所成,是那些浅浅的涉猎者不能比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任何一种学识只有精深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就是泛泛而谈,一事无成。

〈六〉医扁鹊见秦武王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之政也,而君一举而亡国矣。”

1、(1)君与知之者谋之(商量) (2)则君一举而亡国矣(举动) 2、扁鹊与秦武王谈话的过程中,涉及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治病、治国

3、扁鹊用具体生动的比喻斥责秦武王听信无知之言而迟疑不决的昏庸做法。由选文可见扁鹊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无畏,直率,才智过人。

〈七〉谢万北征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自高,未尝抚慰众士。谢公甚器爱万,而审其必败,乃俱行,从容谓万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说众心。\万从之。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云:\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愤恨之。谢公欲深著恩信,自队主将帅以下,无不身造,厚相逊谢。及万事败,军中因欲除之。复云:\当为隐士。\故幸而得免。

【注释】(1)从容:随口。(2)无所说:没什么话说。(3)劲卒:精壮的士兵。(4)队主:某种兵的长官。(5)当为隐士:意谓应当想想谢安。

1、(1)而审其必败(明白) (2)无不身造(拜访) 2、谢万听从谢公的话召集诸将,而人们为什么更加忿恨他?

答:宴会上没说什么话,而且很不礼貌地用如意直指别人,说别人是“劲卒”。 3、试分析谢万失败的根本原因。 答:自命不凡,不接近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