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带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cfd3eb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fb

2019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带

答案)

物理在经典时代是由与它极相像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所组成的,直到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证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希望你喜欢。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9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我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某地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第 1 页

B.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却很小是可能的 C.物体的速度在增加,加速度却在减小是不可能的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加速度又在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4.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自由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则 (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速度为3 m/s C.小球能弹起0.8 m

D.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路程为0.8 m

5.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 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 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第 2 页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有力作用在该物体上 C.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物体受外力恒定,它的速度也恒定 7.有关惯性大小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跟接触面间的摩擦力越小,其惯性就越大 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C.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8.站在升降机中的人出现失重现象,则升降机可能( ) A.作加速上升 B.作减速下降 C.作加速下降 D.作减速上升

9.如图所示,物体受到斜向下的推力F作用,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产生向下压的效果,物体对桌面压力大于物体重力 B.F产生向前拉的效果,向前水平分力为 C.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D.物体和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第 3 页

10.如图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逐渐增大(0900)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支持力变大 B.摩擦力变大

C.合外力恒为零 D.合外力变大点击进入》》》高一物理期末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d1、d2、d3并由d1、d2、d3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

12.(4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