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考第二次大联考化学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考第二次大联考化学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0901fff7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b

C.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导致生成物浓度减小,逆反应速率瞬间减小,正反应速率随之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N2、H2的转化率,故C错误;

D. 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需要加入氧化剂将生铁中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气体或炉渣除去,故D正确; 答案选D。

8.下表中实验“操作或现象”以及“所得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推导关系的是 操作或现象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A 变浑浊 取酸性KMnO4溶液少量,加入足量H2O2溶液,溶液紫红色逐渐褪去且产生大量气泡 C 用95%的酒精代替75%的酒精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向装有适量淀粉水解液试管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然后水浴加D 热一段时间,试管内壁无任何现象 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浓盐酸挥发出HCl,可以使苯酸钠生成苯酚,只能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A错误; B.发生反应:5H2O2+2MnO4-+6H+=2Mn2++8H2O+5O2↑,现象为紫红色褪去,有气泡产生,证明氧化性KMnO4>H2O2,B正确;

C.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通常是75%,乙醇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95%的酒精溶液会导致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面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95%的酒精代替75%的酒精杀灭新型冠状病毒,C错误;

D.淀粉水解后溶液显酸性,应在碱性条件下检验,正确的方法是在水解所制得溶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然后水浴加热,D错误; 答案选B。

9.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

B.B

C.C

D.D

淀粉未水解 高浓度酒精能让蛋白质变性更快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所得结论 B 氧化性:KMnO4>H2O2 确的是( )

A.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W>Z>Y>X B.X、Z两元素能形成原子个数比(X:Z)为3:1和4:2的化合物 C.化合物YW2、ZW2都是酸性氧化物

D.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区会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分析】

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应为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C元素;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则Z为N元素、W为O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应为Al元素。 【详解】

A.H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Al>C>N>O>H,即M>Y>Z>W>X,故A错误; B.N、H两元素能形成NH3、N2H4,故B正确;

C.化合物CO2是酸性氧化物,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用Al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阴极生成氢气,不会生成沉淀,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10.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往母液中加入食盐的主要目的是使B.从母液中经过循环Ⅰ进入沉淀池的主要是C.沉淀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更多的析出

和氨水

D.设计循环Ⅱ的目的是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大大提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氢钠晶体和母液为氯化铵溶液,沉淀池中得到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煅烧炉中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纯碱,过滤后的母液通入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氯化铵,氯化钠溶液循环使用, 据此分析。 【详解】

A.向母液中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选项A错误;

B.向母液中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3转化为Na2CO3,从母液中经过循环Ⅰ进入沉淀池的主要是Na2CO3、NH4Cl和氨水,选项B正确;

C.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选项C错误;

D.循环Ⅰ是将未反应的氯化钠返回沉淀池中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大大提升,循环Ⅱ的目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沉淀池继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二氧化碳利用率大大提升,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了联合制碱法的原料、反应式以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关键,循环Ⅱ的目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沉淀池继续反应,循环Ⅰ中的氯化钠有又返回到沉淀池。

11.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

B.B C.C D.D

A. 强碱滴定弱酸时,化学计量点 pH>7,应该用酚酞做指示剂,不能用甲基橙,因为变色pH范围大于7,而且由无色变成浅红色,颜色加深,便于确定终点,故A错误;

B. 将少量氯水滴入溴化亚铁溶液中,Cl2首先和Fe2+反应,不能证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故B错误; C. 二氧化锰是粉末状,不能用镊子取,故C错误;

D. CO32-和SO32-在水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碱性强弱取决于对应酸的电离程度,电离常数越小,酸性越弱,对应盐的碱性越强,pH越大,故D正确; 正确答案是D。

12.查阅资料可知,苯可被臭氧氧化,发生化学反应为:过上述反应得到的有机产物最多有( ) A.5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

B.4种

C.3种

D.2种

。则邻甲基乙苯通

邻甲基乙苯的结构简式为:,根据题目所给反应信息,四种不同的断键

方式可生成最多4种有机产物,故答案为B。 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c(HCO3-)=0.1mol/L的溶液中:NH4+、Al3+、Cl-、NO3-

B.在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中:Fe2+、ClO-、Na+、SO42- C.pH=1的溶液中:Mg2+、Fe3+、NO3-、[Ag(NH3)2]+ D.在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O32-、CO32-、Na+、K+ 【答案】D 【解析】 【分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 【详解】

A、Al3+和HCO3-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和CO2,不能大量共存;

B、水的电离是被抑制的,所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但不论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ClO-都能氧化Fe2+,不能大量共存;

C、溶液显酸性[Ag(NH3)2]+不能大量共存。 D、溶液显碱性,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选D。 【点睛】

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即(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