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5d3518a300a6c30c229f3c

5、通常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者资源提供者处于次要的地位;

总之,案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需要特别强调。第一,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取向的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注重形成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第二,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有效的学习只能发生于共同的合作与集体之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那种单干方式是与案例教学的思想背道而驰的。第三,案例教学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在案例研讨过程中,通过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观点、评论,进一步反观、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正因如此,案例教学为人们反思自我、社会及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

就西方经济学而言,其案例使用更趋向经典化:在西方经济学中,用案例的办法来阐明一个定理来寓意一个规律已经司空见惯,人人皆知的“看不见的手”就是明证。但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中的“举例”,不仅已经发展到了“经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举例已不足以说明问题,甚至所举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案例的唯一性,既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又几十年上百年一贯制,代代相传,成为一种象征。被一些学者认为“博大湛深”“深奥无比”的科斯定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牛群到毗邻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来完成的;197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德在论述外部性的发生与补偿时,给读者讲述的是“蜜蜂与果园”的例子;同样论述外部性,庇古的举例更为浪漫与优美,是“火车与飞鸟”的故事??百年来,经济学家的笔下已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性“案例幽默”。例如,科斯延续用了庇古“火车与飞鸟”的故事来说明“科斯定理”,后来,1971年他的两个经济学家好友斯蒂格勒和艾智仁同游日本时,在火车上见到窗外的稻田就想起了庇古与科斯之争,于是问管理员车轨附近的稻田是否受到火车的损害而地价下降,得到的回答正好相反,火车轨道旁的稻田地价较高,因为火车将正在吃稻子的飞鸟吓跑了。10年后,他们在美国相聚时,幽默地讲起了“火车与飞鸟”的故事,说“在日本发现了科斯定理的大错”,引起哄堂大笑。

一提起“灯塔”,人们就会知道是指公共物品消费中收费难的“搭便车”难题。最初举例灯塔的是1848年的穆勒,于是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里,灯塔便“常明不熄”,频繁地出现在文献之中,几代人传下来,一直到今天。灯塔,既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经典性的象征,又给经济学留下了一个赢得永恒的传统,使20世纪的经济学诗意盎然,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几个基本步骤。

1、教师课前的准备,写出简单的组织教学的教案。这类教案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的教案不同,主要反映的是教师打算如何组织教学,设计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等。 2、课上的实施过程。(1)案例引入 。教师教学中所用的案例,从其来源上讲,

5

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于第一类案例,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时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第二类案例,教师可以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仔细予以注意的必要性,例如,可以提示一下这个案例讨论的难度,也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下这个案例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位置,以及这个案例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样也可以介绍一下接下去如何进行讨论,大致的要求有哪些,花费多少时间等等。(2)案例讨论 。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八个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①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②哪些信息至关重要?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④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⑤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⑥应制定出怎样的实施计划?⑦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⑧如何进行整体评价? 确定最佳方案后,讨论仍然没有结束,还要进而探讨如何实施这个方案。在实施中,会遇到哪些阻碍?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阻碍?实施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等等。有时教师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探讨实施的可能性等问题,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你来谈谈如果你是这位官员的话,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 (3)概括总结。就如同教学的起始阶段一样,这个阶段也属于过渡性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当然也可以不作总结或评论,让学生自己课后去进行思考。

三、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 1、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要教材熟悉,表述清楚,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其责任有三,一是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案,真正弄清楚什么是真正困扰公共管理决策者、公共管理参与者及被管理者的问题。二是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作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在这里,正像一些有经验的案例教师讲的那样,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因而,这种讨论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是教师要负责案例更新,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社会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如果案例不作更新,多年不变,那么,学生也只能处理几年前的事情和得到几年前的知识,因此,案例更新是保持课堂活力的血液。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否则可能导致讨论失败:

(1)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教师的评论应该通常是简短的,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讨论继续。投影等方式应该尽量少用,因为这样会使讨论集中到投影的内容而忽略了更重要、更有意义的其他因素。

6

(2)除了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或全班都不能得出答案的情况之外,要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因为如果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学生往往会不加分析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也许本来也同样正确甚至在他们的假定和个人观点基础上会更加有说服力。

2、经济学案例讨论中学生的角色定位。

学生的角色。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作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准备与参与案例教学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

(1)、阅读案例。为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学生应先粗读案例,获得基本信息和对问题的基本概念,了解相关图表里给出的信息;再进行精读,彻底了解案例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可能的话,还应进一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

(2)、分析案例:抓住问题的关键。案例分析最主要的是判断,而非在一系列既定的假设基础上进行计算,计算只有用来说明观点时才有用。计算是相对次要的,重要的是必须站在决策者角度,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前提下对一些假设条件作出判断。判断是深入分析的基础。

(3)、课堂讨论。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只是聆听他人的观点,并接受别人的观点,案例讨论就注定要失败。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个人三方面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案例讨论将使你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为了有效地参与讨论,建议学生一方面尽可能把大量的笔记留在课后完成,以便能集中精力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对每一次案例讨论都积极争取发言。

(4)、分析报告。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出总结,加深理解。分析报告不是讨论记录,也不是自问答式的思想总结。一般在报告中应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备选方案,同时围绕结论展开分析并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当然,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有许多局限性:(1)相对于直接讲授的学习形式,案例教学方式可能是低效率的。(2)当所要学的东西是一种个性化的,不能明确表达的知识的时候,案例教学也可能失效。(3)案例教学通常要求老师和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只有双方的投入才能够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客观环境要求我们与《西方经济学》课程实验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这也是我

7

们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

课题组

2005年10月18日。

附件:《西方经济学》课程(实验部分)教学大纲。

1、实验目的。

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环境中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系统分析和模拟实验,使其更深入地领会和熟练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2、基本要求。

(1)、掌握应用 Excel 制作图表的基本操作技能。

(2)、运用 Excel 制作图表功能,画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图形,并分析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运用图形仿真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利润最大化决策。

(4)、通过模拟实验,将乘数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及政府投资的作用。

(5)、根据给出数据,建立某经济体系的 IS-LM 模型,掌握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及 IS-LM 曲线的建模方法。 3、实验内容。

本课程由以下实验组成:

实验一: 西方经济学实验室基本技能

实验二: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实验三: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实验四: 生产函数的建立与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确定

实验五: 各种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与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图形仿真 实验六: 微观经济学比较静态分析设计 实验七: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实验八: 产品与货币市场 IS-LM 的均衡 实验九: 宏观生产函数的建模 实验十: 某地区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