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5d3518a300a6c30c229f3c

案例讨论

你认为对二手房交易征收所得税的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案例3:莫斯科歌剧院的票价。 案例适合

价格机制的作用。 案例内容

前苏联政府向观光客骄傲地宣称:为了使欣赏歌剧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我们最好座位的票价只要4美元。纽约百老汇类似的演出,票价高达60美元。我们的低票价政策使得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看得起歌剧! 案例评析

这似乎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事实。但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我们要问:当票价定得这么低时,是不是每一个要看歌剧的前苏联人民,都能买得到票呢?前苏联政府的这种补贴是否符合资源的有效利用呢?

事实上,当票价被人为地压低时,就会有很多观众买不到票,立刻产生了消费者“买得起、却买不到”的缺票现象。在当时的前苏联,谁能买到这种补贴的票呢?主要是两种人:一类是前苏联的特权阶级,另一类是持有外汇到前苏联来参观访问的外国人。

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要牺牲前苏联人民本来已经够艰苦的生活,来补贴外国人看歌剧?这不是慷慨,而是愚蠢。如果由自由市场的供需决定,假定票价变成了20美元。但为了使一些低收入者看得起歌剧,前苏联政府可以每晚拨出二分之一免费券给他们看。这样的调整会产生三个好处:第一,门票收入增加,政府收入增加;第二,买不起票的平民现在反而不要花一分钱;第三,票价调整后,前苏联的特权阶层及外国人得不到苏联人民的补贴。

可是,这种市场经济原则下的简单操作在前苏联是行不通的。因为在“票价定得可以使大家看得起歌剧”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下,真正得到好处的是那些可以买得票的特权阶层。他们怎么肯提高价格来对付自己?最可怜的是那些老百姓,因为他们只知道“补贴是好的”、低物价是对的“,不知道真正得到补贴好处的不是他们,因为他们买不到票。但是货品短缺时,要耐心排长队的却是他们。 案例讨论

生活垃圾费随水费一起交纳,利弊何在?

13

案例4: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保护。 案例适合

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案例内容

农民需要面对来自于自然环境和市场的风险。他们即使投入了很大的力气和金钱耕种土地,恶劣的天气或严重的虫灾仍然有可能导致他们减产。另一方面,如果遇到少见的风调雨顺的好天气,产量增加,供给曲线外移,从而引起均衡价格下降,照样给农民带来损失。 案例评析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一直致力于稳定谷物、棉花、大米、乳制品、糖、羊毛、花生等农产品的价格,为此设立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程序,成为农场法案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作法遭到来自各农业州的国会议员和他们的政治说客们的不满,法案被迫进行修订,以保证通过实施上述程序,农民最后可以享受的平均价格实际上稍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换句话说,政府制定的有关的程序相当于建立一定的价格下限,而且正如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这引起了供给和政府农产品储备过剩。以1988年旱灾发生前的1987年为例,美国联邦政府拥有的谷物、麦子和棉花储备分别相当于当年产量的57%,63%和33%。

每过5年左右,农场法案就会进行一次较大的修订。1990年11月,布什总统签署了一个新的农场法案,其目标之一就是降低价格下限,逐步减少储备,使价格向市场均衡价格移动。1991年年中,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到期996年,新的农场法案将使政府储备的谷物、麦子和棉花减少到分别相当于1996年产量的18%,35%和30%。这一预计已经考虑到其间可能出现的天气和技术条件变化、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状况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无疑,政府适量拥有农作物储备,可以保护消费者免受旱灾或其他农业灾害可能带来的农作物减产和价格急剧上升的风险,不过这一储备的数量应该尽可能缩小。通过逐步减少储备,政府希望农民能逐步学会适应市场变化,并对市场变化作出应有的反应,而不是完全依赖政府设立的价格保护政策。 案例讨论

为什么在桔子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水平却下降了?

14

消费者理论

案例1:为什么水要比钻石便宜? 案例适合

消费者剩余。 案例内容

水对生命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应该具有很高的价值。另一方面,钻石对生命来说是不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认为它的价值比水低。但是,即使水能够提供更多的效用,它还是比钻石便宜得多。 案例评析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中得到的净收益。或者说,是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支付的总价值与他购买商品对实际支出的差额。因为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以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是递减的。如图1所示。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说明问题,上述图形简化了消费者的行为。进一步的讨论可将上图推广到光滑需求曲线,原理还是一样。用数学语言表达是:设需求函数为连续函数,当市场价值为

q0p?p0?f(q0)时,消费者剩余为:R(q0)??f(q)dq?p0q0;若需求函数为离散变

0量,消费者剩余为:R(q0)??pi(qi?qi?1)?np0。

i?1n

价格(元)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商品数量(个)

图1

15

由以上分析可知,消费者并不是按照他消费商品时所获得的总效用来支付,而是所有的商品都按照最后消费的那个单位的商品的价格来支付。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取决于最后一个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再回到我们的案例中。因为钻石可以给人们带来炫耀等效用,而且数量很少,所以钻石最后一个单位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消费者愿意以较多的支出采购买。而水虽然是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给人带来极高的效用(最高可与生命相等),但由于水的数量很多,最后一个单位的水可能被用作洗衣、洗车和擦地等,人们从中获得的效用就很低了,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案例讨论

1、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2、为什么水比钻石便宜?

案例2:买“黄牛票” 案例适合

消费者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案例内容

黄牛票经常出现在音乐会、戏剧、运动会等场合,倒票者往往以高出他们原来成本的价格卖出这些票。通过收取市场可以承受的最高价格,倒票者有助于保证对门票支付意愿最高的人实际得到这些票。虽然各国政府都严厉打击黄牛票,但并不代表它没有市场,不符合需求定律。另一个例子是人们排队等候两个小时来购买马蒂斯作品展览的门票。康乃尔大学的经济学家理查德·H.赛勒(Richard H.Thaler)说,“有些人认为每个人都排队是公平的,但排队使每个人都从事毫无生产效率的活动,而且这是对那些富裕时间的人的一种歧视行为。倒卖门票也给了其他人一个机会。我认为把倒卖门票作为非法是没有道理的。” 案例评析

在讨论之前,务必先作说明:对买黄牛票的行为的讨论仅限于经济理论的层面,而没有考虑其他如道德的层面。

在政府的严厉打击之下,黄牛票的大量存在说明其中必有奥秘。以下也仅从买者的角度入手来进行分析。对买者来说,有两种选择:一是排队买票,将耗费1-2个小时的时间;另一个选择是买黄牛票,这将付出较高的价格。消费者其实面对的是收入与闲暇的选择问题。那么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到底谁会选择买黄牛票,而谁会选择去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