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论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94c832b90d6c85ec3ac68c

摘要

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危机沟通。今天,随着传媒产业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公共危机传播已经成为决定公共危机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政府、大众传媒和公众在公共危机传播中起主导作用,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共生体。本文侧重研究政府,大众传媒和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围绕三个主要问题:1,这一关系的目前是什么状况?2,问题从何处而来?3,如何看待这样的关系?博弈论是这篇文章的主要方法。

通过三个系统的数据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1,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恶性循环和低水平的均衡;2,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媒体的管理上存在缺陷是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3,我们可以通过改革政府的管理方式来重新建立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良性循环。于此同时,也可以看出这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是逻辑上的起点和归宿。

关键词:危机传播;媒体;政府;民众;信息

目 录

一、公共危机的概念??????????????????????1 二、危机传播中媒体的重要作用?????????????????2 三、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特性???????????????????4

四、政府在化解危机中的作用????????????????5 五、危机传播中政府形象建设????????????????6 (一)通过信息公开塑造政府诚信形象?????????????6 (二)通过指挥和组织处理危机来塑造政府服务形象???????6 (三)通过理性治理来塑造政府责任形象????????????7 六、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民众应达成良性互动???????9 (一)政府和媒体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危机???????????9 (二)政府新闻发布注意与民众知情权、话语权的利益协调????9 (三)民众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自身素养????????????10 七、结论???????????????????????????11 致 谢????????????????????????????12 参考文献???????????????????????????13

一、公共危机的概念

公共性危机不同于误解性危机、事故性危机、假冒性危机和灾害性危机,根本区别在于公共性,即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性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加剧破坏性。因此,处理好不期的公共性危机,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分为自然灾害、人为危机、在自然灾害基础上的人为危机。在公共关系中,危机传播被认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指企业、组织或政府面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旨在减少危机损坏程度的沟通信息、树立形象的公关策略。

要理解什么事公共危机,首先要明确什么事社会常态,社会常态可以界定未社会秩序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状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个人、团体、组织、企业、社会等都会遭遇危机的发生,但公共危机对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公共安全产生更大的危害和更广泛的影响。社会危机包含三个互相联系的要素:(1)社会系统的目标——价值观念的变化超出了其允许的极限;(2)社会系统无法解决其驾驭问题;(3)社会的组织原则遭到破坏。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将公共危机界定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影响涉及公共利益和公众心理,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和社会迅速做出应对以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其危害的事件。

公共性危机的祸因主要有六种,分别是自然灾害(包括火灾、风暴、地震、洪水)、公共安全突发事故、恶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疾病传播(即公共卫生问题)、自然环境恶化。 公共性危机的实质是危及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和生存空间,侵犯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无法根除这六种祸因,难免就会遭遇公共性危机。处理好公共性危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幸福指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危机传播中媒体的重要作用

在危机中,媒体的作用,就在于按照新闻传播的自身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媒体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互动关系,它既受政府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既引导公众,又需要满足公众需求。媒体一方面代表公众时刻关注、监视危机处理的进展,另一方面,又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达其声音,树立其形象。媒体的这种特殊地位也使它在危机传播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我国的各大者流媒体快速报道了此消息,并在后续进行了全面、持续的追踪报道。打开电视,所有频道都紧紧集中于地震的声音;开打报纸和网络,关于震情和抗灾救灾的文字和大幅图片,充满着大部分版面。中外记者可以到震区任意采集新闻。四川政府和国务院新闻办,每天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当日震情和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并毫无保留地回答中外记者任何提问。汶川地震的危机报道和信息发布如此开放、公开、透明,达到国内传媒前所未有的程度,让全国、全世界人民对此次灾情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与认知,担当起了媒体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地震突发时,成都市民从各自所在楼房或办公室惊慌失措地跑出来,急切地想要问灾难的根由和亲友的安危,但却绝望地发现根本拨不出一个电话。站在马路中央的人们发现自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此时,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突然响起——有人想到了用手机收听广播。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收听收音机,这是灾后人们首先能够接触到的媒体,从那里人们知道刚才发生了地震。电台工作人员正在野外直播车上进行4个频道的手机直播,收音机周围迅速聚集了大量渴望获得信息的人们。紧接着,有人发现,尽管电话打不通,但用手机上网不受影响。于是获得地震报道的方式又多了网络这种频道。当晚,《成都商报》赶出了号外,这是地震后人们看到的第一份报纸。电视是多数成都人最后接触到的媒体,因为人们听到了广播,看到了号外,知道“可以回家”的政府公告后,才有人斗胆回家看到了电视。

处于对余震的恐惧,很多市民不敢回家。伴随在外过夜的成都人度过漫漫雨夜的只有广播。此外,

广播电台还充分发挥互动性和服务性,在地震发生后的前5个小时,广播电台承载的重要功能是帮忙寻人和传递求助信息。正因为有了广播,消息才得以传递求助信息。正因为有了广播,消息才得以传递,恐慌才没有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