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aac929647d27284b735124

3、元妙观景群

拆除元妙观周边民宅,使元妙观全貌显露出来。恢复周边桃园日暖景观、桃花溪景观,并增加卜宅记碑刻等景点,丰富元妙古观的历史环境。结合道观南面与芳华洲之间的水面和水生植物试验区,设置湖烟春草景点。 4、北门景群

以拱北桥、东征烈士纪念碑为核心景点,形成拱北湖声景点。拱北桥周边开辟绿地,增加古桥广场、水月相思、翠洲亭桥等景点。结合周边道路改造和新建东江防洪堤,开辟园林绿地,设置朝京门、古城墙遗物、金桂登城等景点。 5、花岛景群

花岛景群以丰湖书院为文化纪念核心。搬迁惠州大学和周边部分宿舍区,建设丰湖书院和泌园两个园林。丰湖书院中,可以增加一些惠州文化、文人的纪念和展览,如太守祠、诗文勒石、名人雕像等;展示西湖建设史,设立西湖博物馆;并将原惠州博物馆抢救并保存的一批石雕作为院中景点,配以淡雅茂密的植物配置,形成文化氛围浓厚的景群。 6、丰山景群

以丰山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核心景点。拆除山下靠近菱湖一侧厂房和居民点,扩大原有丰山景区的范围,增加东江革命纪念馆、碑廊、沉思亭等景点。加强丰山后山的风景林营造,形成幽静、宜游、宜思的山水自然环境。 7、紫薇山庄景群

以陈炯明墓为核心,整饬周边环境。文物保护和景观建设分为三个部分:整理墓后山体、加强绿化,使之成为陈炯明墓幽静葱郁的背景;搬迁和拆除陈炯明墓前和周边的部分民宅,恢复石砌墓道和紫薇山庄等休憩设施,以供人们凭吊参观;在墓前临近鳄湖一带建设墓园,以繁花秀木为特色,使墓前临湖部分幽雅、醒目,成为鳄湖景区一个重要的景点。

第四节 建筑景观规划

第54条 景区建筑整体风格

景区内的建筑应顺应惠州西湖幽深秀邃的总体特征,体现古、雅、秀、灵的建筑特色: 古——是指建筑应沿用传统建筑式样,取材也应尽量采用自然材料如木、竹、石等,体现古朴自然的特点;

雅——是指建筑的色彩应淡雅,并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对于体量较大的建筑,应以粉墙灰瓦为主,并使其掩映在绿树之中,不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局部特殊的小体量点景建筑,色彩可以适当明丽;

秀——是指建筑的体量宜小巧秀丽,尽量采用亭、轩、榭等通透的建筑形式,少建楼阁,避免有大面积实墙的建筑在重要景观面上出现;

灵——是指建筑的布局应充分考虑西湖景观需要,在重要的景观点、景观面灵活布局,按照“观赏与被观赏”功能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建筑形式,使人文建筑对自然风景起到“点睛提神”的作用。

第55条 文物建筑

严格保护文物类建筑,加强管理、定期维护,遵循“修旧如旧”的维护原则;对于文物建筑周边,应留设必要的绿化空间,使文物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体,体现西湖景观的菁华。

第56条 宗教建筑

泗洲塔:维护外观,做好避雷防火工作;定期粉刷内墙面。

元妙观:在现有基础上,统一不同时期建筑风格,色调、形式应参照原有古观,统一墙、柱、屋面颜色。

准提阁:维护现有寺院,加强绿化种植。

红花湖新永福寺:新永福寺为拟建建筑(群)。规划对其有如下控制要求: 建筑群应顺应原有地形,可以错落布局,减少开山挖方;

要求山前从山门至寺院之间留设绿化景观区域,营造“深山藏古寺”的特色,避免一览无余;

建筑布局、形制应符合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 除藏经楼外,建筑高度均应控制在2层或2层以下; 建筑屋顶形式以悬山顶、歇山顶为主,避免使用庑殿顶;

色彩风格应冲淡平和,不应过多使用赤、金等颜色,宜以青、灰、黑等色调为主。

第57条 风景园林建筑

风景园林建筑的建设应遵循“数量宜少不宜多,体量宜小不宜大”的原则,设置于景观节点处,起到突出西湖人文神韵的作用。

第58条 其它建筑

对于西湖内外的其它建筑,应服从风景环境的整体要求,分别进行遮蔽、整治或拆除。 1、风景区外的建筑:

对于立面暴露在风景区重要视觉界面内的外围建筑(如下角民居、黄塘民居、凤山部队宿舍等),应采取立面整治的方式求取协调,统一外墙涂装、统一屋顶、窗套等建筑元素;对于直接面湖的立面,可种植攀爬藤蔓植物如炮仗花、爬山虎等,用立体绿化的方式减少对景区的视觉干扰。

2、风景区内的服务建筑:

应提高风景区内服务类建筑的景观地位,按照风景园林建筑来设置。 3、现存宾馆:

对于现存于风景区中的惠州宾馆、西湖宾馆,应加强管理,并要求临湖一侧向公众开放。对于遮挡重要景观视线、破坏西湖景观的建筑,应予以拆除。

第五节 植物景观与风景林改造规划

第59条 植物景观与风景林改造原则

林分改造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乡土树种。 改造后的林分应有合理的结构,可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要遵循景观美学的原理,使改造后的林分具有最佳景观效果。

第60条 湖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

根据各个湖区的不同景观及功能,分别提出如下绿化改造规划: 1、平湖

桃园日暖:建议桃园中以桃树为主要树种,并考虑间以花色相近的洋紫荆、夹竹桃、紫薇等树种,下层布置粉花龙船花、桃金娘等地被,克服桃树花期短、落叶期长和生长势差的不足。

孤山苏迹:东坡公园的绿化风格以竹为主,种植紫竹、方竹、筇竹、罗汉竹、刚竹、佛肚竹等各类观赏竹,间以五针松、罗汉松、竹柏等。

西子湖:在平湖湖面增设一个水生植物观赏区,以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湖水中饲养各类观赏鱼,形成融赏鱼观花休闲于一体的游览区。采用的水生植物可以菱、芡、睡莲、纸莎草、泽泻、黄花鸢尾等为主。采取亲水式设计,设置步道让人们在水生植物丛中观花观鱼。鱼类以中型淡水观赏鱼类为主。

雁塔斜晖:调整原来植物配置,加植凤凰木、洋紫荆、大叶紫薇、美丽异木棉等观花树种,增强该处绿化的色彩效果。

六如禅悟:以松、梅、梨花等为植栽主体,可选用罗汉松、竹柏、梅花、沙梨、春花、龙船花进行绿化配植。

栖禅寺遗址、罗浮道院遗址:以菩提榕、马尾松、五针松、罗汉松、罗汉竹进行绿化配植。

熙春台:复层植物配置,蒲葵-红背桂、白蝴蝶。

孤山苏迹:适当去除上层杂乱树木,以罗汉松、竹类、棕榈、棕竹为主,形成静雅景观。

拱北桥:结合周边道路改造和新建东江防洪堤,开辟园林绿地,以串钱柳、朱槿、朱缨花、龙船花等花灌木进行绿化配置。

西新桥:两侧可增加形态多姿、可临水生长的树种如蒲桃、台湾相思、莲雾、水翁等,

围绕西新桥营造古朴的氛围。

迎仙桥:桥东侧湖面种植观花、观叶挺水植物,桥两端的道路适度增加树木种植以达到绿树掩映,改变目前一览无余的现状,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 苏堤:沿堤岸增植垂柳、相思、梅树等较为柔美婀娜的植物。

点翠洲:增加一些耐荫性较强的观花观叶地被植物如龙船花、彩叶竹芋、黄苞竹芋、艳红赫蕉、朱蕉、彩虹龙血等,起到点彩作用。

枇杷洲:养护现存古树,对枇杷亭及其周边环境稍加改造,增植仪花、凤凰木、火焰木等乔木,使其掩藏在树丛、繁花之中。

芳华洲:大量增加的大叶紫薇、山乌桕、岭南槭、枫香、无患子、岭南酸枣、莫氏榄仁等秋色叶树种,重现“芳华秋艳”的古景。

百花洲:沿湖水边增加观花植物或彩叶植物,如红苞木、桃、黄槐、夹竹桃、宝巾、金银花、美丽桢桐、茶花、油茶、石笔木、金花茶、美蕊花、桢桐、黄蝉、白蝉、串钱柳、茶梅、含笑等,给人以一年四季百花齐发的繁茂景象。 浮碧洲:增植木棉,不断加强“红棉春醉”的效果。

留丹亭:周边加强绿化,增加红花植物如杜鹃、山茶、木棉等,突出“留丹”主题。 六如亭增植马尾松、梅、砂梨,使其掩藏于绿化之中,更显含蓄。 准提阁:种植罗汉松、竹柏、竹类,恢复古色古香的环境。 2、丰湖

丰湖书院:以樟树、柳树为主要树种,配以一些淡雅花色的开花植物如栀子、六月雪、含笑、茉莉、夜来香、九节、白鹤芋、沿阶草、风雨花、玉簪、一叶兰、墨兰等。 荔蒲风清:以荔枝树为主要树种,间以梅花,林下布置以地被植物为主。

泌园:含笑、栀子、白蝉、山指甲、荷花玉兰、黄兰、白兰、鹰爪、米仔兰、茉莉、海桐花、九里香、桂花、鸡蛋花、四季桂花、枇杷。

观鱼轩:湖底植以水草以净化水质,饲养锦鲤、红鲤、鲩、鳊鱼等观赏鱼类。 玉浦孤塔:以素净的水生植物水葱、白花睡莲、菖蒲、水蜡烛等为主。 3、菱湖

犹龙剑气:中以大型盆景和各类精致盆栽植物布置为主。

怡园:以棕榈类植物为主。选择棕榈、三药槟榔、棕竹、省藤、蒲葵、大王椰、假槟榔、酒瓶椰子、董棕、鱼尾葵、散尾棕、散尾葵、沙糖椰子、海枣类等棕榈科的树种。地被以翠云草等蕨类植物为主。

横槎小隐:以阴香、竹柏为主,在新规划水道的两侧配以垂柳,水面以泽泻、睡莲、纸莎草、泽泻、黄花鸢尾等观叶挺水植物形成曲水的幽静景致

芙蕖浥雨:抬高湖底,栽种各类莲花、睡莲名优品种,以形成较大面积的水生植物景观。

湖中两座小岛要做到重点绿化,以树丛式和密林式出现,形成该湖区的景观焦点。并对湖岸进行整治,清理部分建筑物修成绿化景观带,对湖岸的绿化要做到尊重现有的滨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