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一复习材料 大概答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一复习材料 大概答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c07e629e31433238689343

年生活铺设一条更好的道路

参考文献:

2.目前,北京市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改革试点政策。北京市有5家医院成为试点医院,改革确立的政策目标“人民群众得实惠,医护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有活力”,确定具体改革内容:取消15%药品加成费用,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分别确定每次为普通门诊42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专家100元;急诊每次为62元和住院每天为80元的标准。)。

标题:“医药分开”政策对于临床医师服务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 要】目的:了解“医药分开”政策对临床医师服务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试行“医药分开”政策的部分医院为研究现场,随机抽取800名临床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政策对临床医师服务行为的影响。结果:临床医师对“医药分开”政策的知晓率为99.5%;92.1%的临床医师更加重视规范诊疗;85.0%的临床医师提高了服务意识,服务更周到;86.8%的临床医师更加重视患者满意度。结论:试点医院临床医师对政策的知晓和掌握情况良好。大多数临床医师优化了服务行为,并对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有益建议,如应加强宣传,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高医师积极性等。 【关键词】医药分开 医疗服务 医师诊疗行为

“医药分开”指医院销售药品与医院的收入分开,即取消15%的药品加成,所有药品按进价出售,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收取医事服务费。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平移转换,结构调整”,将医院由销售药品获得的收益平移到医事服务费中来。对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医药分开”改革不是简单地把“药品加成”转换为“医事服务费”,其深刻意义在于以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原则,从制度上消除“以药养医”的弊端,使医院的收入来源和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分级设立的医事服务费让医务人员的劳动和技术价值得到更合理、更有尊严地体现,从利益机制上调动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使医院工作重点转为“以病人为中心”。北京市“医药分开”政策从2012年7月开始试行,已有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以及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先后分三批推开试点。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且初见成效。北京正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并进行改革提速。

临床医师作为“医药分开”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了解该政策对其服务行为的影响并进行研究总结,以验证改革取得的效果,挖掘政策存在的不足,为政策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益建议和决策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北京市前三批“医药分开”试点医院中的4家医院为研究现场,包括:北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两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以及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两家专科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两两配对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逻辑框架分析等方法,选取研究内容,确定和筛选关键指标并设计《试点医院临床医师调查表》,以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临床医师为调查对象,在每家医院随机抽取200名临床医师进

行问卷调查,样本总量800人。

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8.25%。被调查者中,北京友谊医院194人(占24.7%),朝阳医院197人(占25.1%),同仁医院199人(占25.3%),积水潭医院196人(占24.9%);男性(434人,占55.2%)多于女性(352人,占44.8%);平均年龄37.27±8.903岁,参加工作平均时间12.20±9.482年;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611人,占77.7%);学历以博、硕士为主(623人,占79.3%);专业构成以外科(361人,占45.9%)、内科(271人,占34.5%)为主;职称以中、高级为主(521人,占66.3%)。其中学历、专业、职称分别有3、2、4例缺失。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围绕临床医师对“医药分开”政策的知晓情况、服务行为变化等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自填式无记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的问卷经审核后,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设定录入时的逻辑审查限定条件,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法。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对定性指标采用相对数、率、构成比;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医师对于“医药分开”政策的知晓率及知晓途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786名临床医师中,表示知道“医药分开”政策的有782人,知晓率为99.5%;仅有4人,即0.5%的人表示未听说过该政策。调查问卷根据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点知识设置主观选择题目,由知晓政策的临床医师进行主观评判,满分100分。通过对回收问卷对照标准答案评判并给予相应分值,平均分98.90±6.346,测试及格率为99.6%。从表1可以看出,医院宣传、专项培训、电视广播成为临床医师了解该政策的三大主要途径。对于政策的知晓途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相对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有更高比例的医务人员通过医院宣传和报刊杂志途径知晓“医药分开”政策。 2.2 临床医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的变化

北京市“医药分开”政策设立的医事服务费更加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预期通过利益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问卷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临床医师中,有626人认为改革后临床医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占总人数79.6%;有641人认为改革后,临床医师工作责任心提高,占总人数81.6%。

以改革后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是否提高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专业、职称、医院类型、政策知晓情况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学历”、“医院类型”、“政策了解程度”是影响改革后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是否提高的重要因素。

2.3 临床医师工作量、工作强度以及个人收入和满意度的变化

本研究对于“医药分开”试点可能引发的临床医师工作量、工作强度、个人收入、满意度的变化设置了专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试点后,大多数的临床医师认为其工作量、工作强度和自身满意度均提高(表3)。 2.4 临床医师服务行为的变化

政策预期作用于临床医师,调动其规范医疗行为,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调查显示,改革后,临床医师中有724人更加重视规范诊疗,占总人数92.1%;有668人提高了医疗服务意识,占85.0%;有682人更加重视患者满意度,占86.8%。

以改革后是否更加重视规范诊疗、提高医疗服务意识、更加重视患者满意度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专业、职称、医院类型、政策知晓情况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向前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政策了解程度”是影响改革后是否“更加重视规范诊疗”的重要因素。“医院类型”和“政策了解程度”是影响改革后能否“提高医疗服务意识”和“更加重视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2.5 临床医师对考核依据的倾向、偏好

本研究对医师的考核依据进行列举,希望找出临床医师认为最重要的考核依据。调查显示,医疗技术水平、工作量以及医事服务费额度在总体上位居前三位;同时,大多数临床医师也选取服务态度和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为考核依据。可见,临床医师对于改革后的考核更倾向于“保证医疗技术水平,兼顾服务态度和质量”的考核方式(表5)。 2.6 临床医师服务行为变化的定性访谈结果

本部分通过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获得。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师服务行为的改变、影响因素及政策在服务行为改变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医药分开”政策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定性访谈对象包括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领导,试点医院领导和临床医师,以及门诊患者共计10人。受访者对北京市“医药分开”政策均表示支持,认为该政策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并对政策的实施和完善提出建议,如:继续加强宣传,正确舆论导向;适当提高医疗服务收费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合理分配医事服务费,充分体现医师劳动价值;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提高其积极性等。 3 建议

3.1 加强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与宣传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前提

改革要明确思路、确定原则,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引导,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是改革得以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应采取不同形式和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尤其加强对临床医师的培训和宣传,使其正确理解政策意义,成为政策的宣传者,提供政策咨询和门诊疏导,正确解答患者疑问。同时,扩大舆论宣传,强化患者的政策意识,引导其正确就医。通过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争取医患双方的理解支持。 3.2 激发医务人员投身改革的积极性是政策取得成效的保证

作为一线工作者,临床医师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力军,是医药分开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改革得以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医务劳动中质与量的弹性要求对医师进行激励,以激发其贡献潜能,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医药分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医药分开的“硬改革”要做到“软着陆”,要求医院继续坚持非营利性,端正经营行为,把临床医师从“以药补医”中解放出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低耗、高效的医疗服务 ,从而实现政策预期。

3.3 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有利于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行为

临床医师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其行为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医院的竞争力,其自身价值应该得到合理体现。“医药分开”带来医疗机构系列体制、机制、服务模式的变化,使医院药品销售的地位下降,由“卖药”变为“卖服务”,服务被提升高度,医院应更加注重服务行为规范和完善。

应通过修订调整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案,重新设计科学统计指标和收入分配经济核算制度。在采用可量化的经济指标的同时,兼顾服务质量指标,即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体现公益性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方案。同时,注意引导、规范临床医师的行为,激励其通过提升诊疗水平和优化服务来提高收入,体现医疗工作技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