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体育消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dcda1d97f1922791688e8d2

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中,体育消费业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消费市场,体育产业伴随体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将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进一步加快体育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将会让潜在的、巨大的体育市场催生出一个繁荣的体育产业。为此,在研究体育消费市场化、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互动化的基础上,既通过刺激体育需求的政策与策略,也采取增加体育供给的政策与策略,实现培育市场、激活体育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一、体育消费市场化是发展 体育产业的必由之路

体育消费怎样通过市场途径得以实现?满足体育消费的体育产品泛指能够满足人们参与、观赏各种竞技运动、健身运动需要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当一个人花钱观赏某种技术体育项目,比如观看一场甲A足球比赛时,他或她花钱购买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当然不是什么有形的东西,而是整个比赛给他或她带来的无形的喜怒哀乐,这是一种兴趣的追求、情绪的宣泄、心理需要的满足。如果一个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与情感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该消费者花钱观看甲A比赛的动机便越强,因而他或她不断地产生这种特殊购买行为的可能性便越大。同样,当一个人花钱亲身参与到某一体育项目中进行体育锻炼时,他或她的这种购买行为让他或

她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情感上的愉悦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希望。可见,体育产品的核心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 一旦人们为了满足其自身的某些体育消费需要而必须通过付费的方式去获得相应的体育产品时,一个重要的行为便必不可少,这种行为是什么呢?这就是“交换”。交换是市场的核心概念,没有交换便没有市场。当观赏竞技比赛或进行体育锻炼必须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行为才得以实现时,传统意义上的体育项目便被赋予了当代体育产品的概念,计划经济下的体育运动便被赋予了市场经济下的体育市场的概念。

体育实际上是否通过交换而被消费?或者说,体育在现实中是否已经具有市场的特征?要回答这一问题,只要简单地看看近年来体育的发展过程便不难清楚地找到答案。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体育设施、体育队伍、体育竞技比赛均在大一统的管理模式下运行。体育设施虽然极为不足,但人们使用体育设施不需要通过货币媒价来实现,竞技比赛虽然很少,但人们观赏比赛基本无需付费。在那个时候,体育消费无论是作为体育实践还是作为体育观赏都不需经过交换,体育当然也就没有市场的特征。伴随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前述情况业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仅仅五年的光阴,便发展成为年产值近7亿元的第一大体育项目,而在此之前,国家给中国足协每年的经费才不过500万元左右。足球还是那个足球,足协还是那个足协,为什么短短几年便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个中缘由,不是因为找到了“芝麻

开门”的暗语,而是“市场化”产生出来的巨大魔力。今天,谁都知道去足球现场观看比赛必须付费,赞助商要在足球比赛现场获得其广告的暴露度必须付费,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想转播足球比赛必须付费。付费使足球比赛这一体育项目变成了体育产品,这种产品只有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能获得。这样,发端于足球并以交换为核心的体育市场开始形成。

消费人口的多少决定了体育市场规模的大小。中国人口数量多,对体育产品具有消费欲望的潜在消费者在中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获得“健康”、“活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观赏竞技体育实现心理与情感的满足则日益成为当代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潜在的体育市场规模极大。笔者曾经就相关课题在成都市16~60岁的群体中,随机抽取了800个样本,就其日常的体育活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调查样本具有观赏体育比赛、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偏好,同时,调查样本中有相当部分在被调查前3个月内产生过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所涉及的各种体育项目多达近30项。这一调查事实表明:体育在中国特别是在城市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种基础为体育市场化准备了必要的市场条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不高。人均收入扣除了生活必须品的支出后的余额是可支配收入,体育消费决定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多少。笔者在前述调查中发现,成都城区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与个人收入之间高度相关。比如:从个人收入情况来看,在家里进行运动的人群主要以中低收入

者居多,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了77 5%,而在单位参加运动的也以1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占多数,约75%;公共体育场所活动的人群中无收入的学生占29 8%,而营业性体育场所的人群中月收入在1001~1500元中的人群增加较为明显,这类人群中48%都是在营业性体育场所活动。可见,体育的市场化必然要求体育设施使用的货币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体育消费观念的改变,体育市场容量将十分可观。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体育市场的年规模已达4000亿美元,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早在十年前,美国的体育市场规模就超过了石油化工、汽车等市场。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起,世界各国众多城市争办奥运会已成为全球一大景观。在中国,仅1998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和足协杯赛的观众就达500多万人次,创造了近亿元的收益。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目前的体育市场容量固然微不足道,但市场潜力却不可低估。体育消费的市场化会随着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二、体育供给产业化

当体育产品被人们当作商品而消费时,体育便开始了其市场的进程。与体育产品(包括竞技体育比赛、体育设施、体育用品)相联系的体育市场是由体育消费者构成的买方的集合,而与体育产品相联系的体育产业则是各种体育企业、体育经营者构成的卖方的集合。当体育消费不是一种市场行为时,不会有从事体育产品供给的厂商出现,也就不会有所谓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当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