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练习册题目 电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国贸练习册题目 电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4595343968011ca300917e

15.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格鲁贝尔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下表所列数据,正确的选项是( )。 中国 美国 生产每吨小麦的成本(劳动人数/年) 生产每万米布匹的成本(劳动人数/年) 2 1 2 3 A.美国小麦生产的绝对成本低于中国 B.美国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低于中国 C.美国布匹生产的绝对成本高于中国 D.美国布匹生产的相对成本高于中国 E.美国布匹生产与小麦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于中国 2.重商主义( )。 A.产生于15—17世纪 B.主张实行金本位制度 C.主张货币—金银是唯一的财富 D.认为贸易逆差有利 E.认为贸易顺差有利 3.中国生产手表花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花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这两种产品分别为12和10个劳动日,因此( )。 A.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有比较利益 B.印度生产和出口手表有比较利益 C.中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有比较利益 D.印度生产和出口自行车有比较利益 E.中国生产两种产品都有比较优势

三、填空题

1.重商主义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即( )和 ( ),二者均认为( ) 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 ) 才能够增加一国的财富数量。

2.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办法进行分工是( )的基本观点。 3.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 ),由此,他也成为最先明确提出( )贸易思想的经济学家。

17

4.绝对利益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产品在国与国之间( )的差异,而比较利益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产品在国与国之间( )的差异。

5.比较利益论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与各国产品的绝对成本没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只要国与国之间存在( )的差异,两国就可以按照“两优择其重,( )”的原则来分工。

6.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平均成本低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 )。 7.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 )。 8.( )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9.较之于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对贸易参与国的要求更为( )。 10.比较优势理论是由( )创立的。 11.绝对优势理论是由( )创立的。

12.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1,

aLF=2,并且本国在衣服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外国则在食品生产上有绝对优势,那么,外国

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为( )。

13.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一个国家有服装和食品两个生产部门,并且这两个部门工资率分别为wF与wc。在贸易前,两个部门的工资率有( )的关系。

14.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食品与衣服的价格分别为Pc=aLCwc,PF=aLFwF。在自给自足条件下,食品的相对价格PF/PC(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率aLF/aLC。

四、名词解释 1.重商主义 2.绝对优势 3.自然优势 4.获得性优势 5.绝对优势理论 6.比较优势 7.比较优势理论 8.相对价格 9.贸易所得 10.非贸易品

五、简答题

l.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2.“贸易中的‘正和博弈’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是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18

3.评述重商主义的积极作用及其缺陷。 4.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5.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6.有比较优势的一定有绝对优势,但有绝对优势的不一定有比较优势。请对这句话进行分析。

7.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2.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X Y

8.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9.甲乙两国同时生产汽车和机床,甲国比乙国生产汽车成本低1/3,生产机床成本低2/5,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其他条件一样时,甲国应专门生产什么? 10.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12.试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来阐述比较优势理论。

13.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更大一些?为什么? 14.比尔·盖茨先生无论在编写软件还是打字速度上都强于他的秘书。比尔盖茨先生编写软件的速度是秘书的N倍,打字的速度是秘书的2倍。由于盖茨在编程和打字上都强于其秘书,他是否应该自己来完成全部的工作,以节省下每天付给秘书的20美元的薪水(据说盖茨如果掉了100美元,他是不会弯腰去捡的,因为弯腰的5秒钟会使他丧失1万美元)。试用学过的贸易理论来解释盖茨先生是否要自己做编写软件和打字的全部工作?

六、判断分析题

1.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如果贸易条件越是接近于进口国贸易前国内的交换比价,则贸易的最大受益者是进口国。 ( )

2.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与外国的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

A 4 2 B 8 4 aLC=1,aLF=2,a*LC=3,a*LF=4,则两国贸易条件Pc/PF的取值区间为3/4>Pc/PF>1

/2。 ( )

3.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与外国的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

aLC=1,aLF=2,a*LC=3,a*LF=4,则衣服与食品的进口国分别是外国与本国。 ( )

4.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一个国家有服装和食品两个生产部门,并且本国的衣服与食品部门的工资率关系为Wc>WF,则本国完全专业化于生产食品业。 ( ) 5.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食品与衣服的价格分别为:Pc=aLCWc,PF=aLFWF。在自给自足中,食品的相对价格PF/Pc小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率aLF/aLC。 ( )

19

6.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斯密创立的。 ( )

7.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已知本国生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1,

aLF=2,并且本国在衣服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外国在食品生产上有绝对优势,那么,外国生

产衣服与食品的单位劳动投入为a*LC >1,a*LF >2。 ( )

8.如果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于另外一个国家的,则表明该国拥有绝对优势。 ( )

9.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如果本国的衣服与食品部门的工资率的关系为WF=Wc,则本国专业化生产服装与食品。 ( )

10.相对技术差异论揭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 ) 11.比较利益理论是建立在机会成本不变的基础之上的。 ( )

七、计算题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和一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中国 加拿大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2.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 (1)求封闭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3.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四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表2.3

20

计算机 100小时 60小时 小麦 4小时 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