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不良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矫治对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问题学生不良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矫治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46190c2b160b4e767fcf5e

论文题目:问题学生不良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矫治对策 单位:福州市云龙小学 姓名:叶莺彬

联系电话:

15395904016

问题学生不良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矫治对策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同龄人中也叫后进生或双差生,或称为品行障碍少年。

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经常具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他们虽然只是极少数,然而对教学秩序的破坏极大,常被视之为“害群之马”,使教师感到头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矫正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学校老师的重要职责。如何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这些问题学生其心理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厌学心理

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对所学内容反应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应付老师的检查,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而且往往有这样那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引不起老师足够的重视、甚至放任自流;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说,厌恶学习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首要原因。 二、逆反心理

主要表现为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与常态相背离的心理反应,如对家长的劝告进行顶撞,不服家长管教,家长要求做的他不听,家长不允许干的,反到产生强烈的好奇,非去体会不可;对老师的帮助教育也不愿意接受,抱怀疑的态度,认为老师的帮助是为了达到老师自己的目的,是想表现自己,是怕影响评优或评职称,于是与小伙伴们共同对付老师,甚至于专门给老师出难题:如故意扰乱课堂或学校教学秩序,毁坏公物等。从调查结果看,有86%的学生认为家长管的太多,对学习要求太高,有81%的学生有不听家长管教、夜不归宿或逃家的现象,有72%的学生有顶撞老师、不服老师管教、故意扰乱课堂教学的现象、有63%的学生有故意毁坏公物的现象,因此说,逆反心理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模仿心理

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还处于不定型期,对成人行为进行模仿是由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但是,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模仿,往往与逆反心理相伴随,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判断是非曲直,对正面英雄人物的行为表现不以为然,但对一些影视或者传媒中报道的反面人物的行为却十分赞赏并盲目模仿:如模仿电影电视中的黑社会老大,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这些不良嗜好,必然是一般家长所坚决反对制止的,这些未成年人为了满足这些特殊的要求,便采取一些非法手段获取金钱,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说,盲目的模仿心理与是非观念的淡薄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四、虚荣心理

未成年人某些不良行为往往与虚荣心理有密切关系,某些未成年人在班级中不是比学习成绩,而是比吃穿、比消费、比谁厉害、谁是英雄。有些未成年人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财物;有些逞英雄充好汉,打架斗殴,甚至用携带的管制刀具致人重伤的,也只是因话不投机,损伤了所谓的自尊心、伤了自己的脸面。从调查结果看,有56%的学生认为吸烟、喝酒、穿名牌是为了脸面上好看,有48%的学生认为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是为了显示自己,因此说,虚荣心理是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

针对上述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我们在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不良行为矫治教育时,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体会成功教育

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得不到老师的赞赏与肯定,是产生厌学情绪的根本原因,要重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可适当的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确定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律自控教育

产生不良行为的问题学生,并不是黑白颠倒、无恶不作、完全没有丝毫的是非观念,某些不良行为对自己他人造成的危害事后也能完全认识,但终摆不脱“当面认错,事后照旧”的怪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自律自控能力,经不起不良诱惑。因此,矫治问题学生不良行为必须加强自律自控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三)、健康心理教育

健康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充沛的体力,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针对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是矫治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重要环节。教会学生锻炼心理品质 、培养健康心理的方法,能够控制、调节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的性格,积极陶冶高雅情趣,正确面对挫折,增强自尊自信,大胆开拓进取,克服焦躁、偏执、消极、不求上进等不健康心理,帮助问题学生学会全面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懂得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 (四)、前途理想教育

从问题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表现来看,其具有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目光短浅狭隘的共性。因此,对问题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是矫治问题学生不良行为的精神动力。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对待,全面认识自己,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理想,成为有利于社会人民的人。引导学生明确将来要做什么,要做有益还是有害于人民的人,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从而达到矫治不良行为的目的。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 一定要有耐心,要预见到学生的反复,处理问题不能冲动,认识到困难的程度,永不放弃努力,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大不良行为的转化的力度,使学生管理行之有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新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几年来,我们非常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不让一个问题学生掉队,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还很多,我将不遗余力的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为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摒弃对问题学生的偏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心,去消除问题。

参考资料:《问题学生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 山西人民出版社《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