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2章CT操作规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宿迁市医学影像专业操作规范第2章CT操作规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56ee0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9

电流(mA)和曝光时间(s)的增加,即mAs的增加。但是mAs的增加会提高患者的辐射剂量。基于此,与临床目的相关的影像质量应在患者剂量尽可能低的情况下获得。为了获取临床信息,在需要较高信噪比的情况下,应该选择较高的曝光设定值(mAs)。

5.螺距

在螺旋扫描中,产生了一个新概念:螺距,它是X线管旋转一周期间扫描床移动距离与准直器宽度之间比,具体公式为: 螺距=X线管旋转360°床移动距离(mm)/准直器宽度[mm]

螺距越大,单位时间扫描覆盖距离越长。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得前提下,只需增加螺距即可在同一扫描时间内尽可能地多增加扫描长度。同样,相同的扫描长度,也可以通过增大螺距来缩短扫描时间。螺距的增大使得同样扫描范围内的光子量减少,当螺距大于1时,噪声明显增加,密度分辨力降低,减弱了软组织的对比度。然而对具有天然高对比度组织影响不大,如骨本身与周围的软组织就具有很好的对比度。螺距的增加对空间分辨力的影响极小。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新的CT采用了自动电流调节功能,在增加螺距的时候,自动增加电流,这样就避免了密度分辨力的降低。

6.重建算法

CT影像的外观和特性在很大程序上依赖于数学算法的选择。最常使用的一种是叫做平滑算法(软组织算法),它是优秀显示血管、实质性脏器(肝、胰腺、脾、肾等)、肌肉等软组织的算法。边缘增强算法(骨算法)使得组织边缘锐利化,因而适合用来观察骨结构和肺纹理、支气管的结构与变化。重建算法对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影响是一对矛盾,边缘增强算法使图像的边缘更清晰、锐利,但降低了图像的密度分辨力;平滑算法提高了密度分辨力,而边缘、轮廓表现不及边缘增强算法。两者是相互制约的,参数的优化不能同时提高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因此在观察软组织等低对比结构时,所选参数要有利于密度分辨力的提高(软组织算法);观察骨骼、颅底、肺纹理等高对比结构时要侧重于空间分辨力的优化(骨算法)。多层螺旋CT由于采集数据可以重复应用,同样一组采集数据,可以分别根据不同的要求,使用几种重建算法,重建出不同特点的CT图像。

7.重建间隔

当螺旋扫描的容积采样结束后,二维图像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重建,而且数据可以反复使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重建间隔。 其定义是每两层重建图像之间的间隔。例如:扫描范围为100mm,准直宽度为10mm,如果重建间隔为10mm,将获得类似常规断层扫描的10幅图像,如果重建间隔为5mm,将获得20幅10mm层厚图像,产生数据交叉重叠的图像。同样扫描范围内,重建间隔越小,重建出的图像数量越多。当然每幅图像的重建时间一样,重建间隔的增加势

必增加整个图像重建的时间,即总重建时间等于重建层数乘以每层重建时间。减小重建间隔的一个优势是降低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例如,层厚10mm,病灶直径也是10mm,重建间隔等于层厚时,一旦病灶正好落入两层之间,要么病灶被遗漏,要么病灶的显示密度不真实,可能误诊或漏诊。缩小重建间隔则会避免这种机会的发生。缩小重建间隔的另一个优点是提高MPR及三维后处理图像的质量,如果重叠30~50%,会明显改善MPR以及MIP、SSD、VR、VE等的图像质量。

8.窗宽与窗位

CT使用窗口技术分时分段的对影像数据进行显示,这样在视窗技术中就出现了两个新的概念:窗宽(window width)和窗位(window level),后者又称窗水平或窗中心。窗宽是指监视器中最亮灰阶所代表CT值与最暗灰阶所代表CT值的跨度,窗位是指窗宽上限所代表CT值与下限所代表CT值的中心值。如骨窗( 2000,400)是指最亮灰阶所代表CT值与最暗灰阶所代表CT值的差是2000个Hu,最亮设为1400Hu,最暗设为-600Hu,窗中心为400Hu。换句话说,窗宽确定所观察图像中CT值变化的跨度,窗位则决定观察变化的区域。

要观察不同的组织或病变,必须选择适当的窗宽和窗位。窗位一般与需要显示的组织即靶结构的密度相近,这样比靶结构密度高的病变和密度低的病变都能有亮度差别而容易分辨;窗宽则以尽可能既覆盖所要观察的结构的密度变化范围,又显示正常与病变组织间最小差别为宜。在一幅图像上,可能同时需要多个视窗才能体现病变特点,因此,视窗的应用是灵活、多样的。

三.注意解剖学标准与物理学标准的差异

在CT检查中诊断要求所表述的影像标准有两种,即解剖学影像和物理学影像标准。解剖学影像标准包括能够显示不同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别,使其能够被明确辨认;能够显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差别,以保证病变组织的检出;能够显示不同病变组织间的差别,以分析病变组织的性质。

物理学影像标准是通过物理学方法进行测量,它们包括图像像素的噪声、低对比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线性、CT值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层厚和剂量参数。它是从事CT工作的单位实施的质量保证程序,以保持CT性能处在最佳状态。物理学影像标准被定义为常规检验。

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解剖学的标准。有些时候,在没有达到物理学标准的情况下,就可以满足解剖要求,此时没有必要过分强调物理学的标准,例如有时虽然解剖结构清晰可辨,不影响诊断,但是背景噪声较大,此时我们应当容忍适当背景噪声,以尽量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有些时候则即使达到物理学标准,仍不能满足解剖学的标准要求。

第四节 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 一.患者辐射剂量的表示方式

参考剂量值利用对空气吸收剂量的两种描述方式来表示(CTDIw和DLP),它是对应于标准体型患者的检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