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探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论文: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探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e63923a33687e21af45a9af

2013年度池州市(青阳县)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论文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探究

摘要:游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在幼儿的世界里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幼儿与游戏的关系就如鱼儿和水一样不可分离。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期最典型游戏的一种,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受幼儿的喜爱,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就需要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在角色游戏中,教师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来拓展游戏的内容,关注幼儿的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游戏中善于把握指导时机,适时介入,并注重多样的指导方法,以推进游戏的不断深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从而提高游戏的品质,发挥其蕴含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游戏,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热情的赞美儿童的游戏,认为“儿童早期的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充分的肯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期最典型游戏的一种,它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

愿,以模仿和想象为主要形式,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满足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同时还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科学、有效的指导角色游戏,最大化的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展游戏的内容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的反应,生活经验的积累直接影响到游戏的开展情况,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生活经验越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也就会越充实、越广泛,情节也越深入,甚至越具创造性。幼儿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劳动等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还应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和时机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帮助幼儿积累社会印象。例如,通过故事教学《小猴生病了》引导幼儿了解医院的工作程序,知道医生、护士的工作范围,学习医患之间的日常对话等等;又如,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十字路口观察交通警察是如何指挥交通的,行人和车辆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以及红绿灯的作用等等。幼儿对周围的社会生活观察得越仔细,游戏的情节也就越丰富,幼儿扮演的角色也会更加逼真。

苏联学前教育家门捷利茨卡娅还指出:“要想组织一个有趣的游

戏,仅仅让孩子们看到怎样盖房子,怎样运输货物,怎样缝制衣服是不够的。如果仅限于此,孩子们所模仿的只能是成年人的活动,却不懂得成年人劳动的意义,结果游戏必然内容贫乏,趣味索然。应该用人们在生活中的事件和他们的劳动功绩深深打动孩子们的心,使孩子们乐意模仿他们的行为,和他们一起模仿他们的行为,和他们一起体验劳动的乐趣。”因此,在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印象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幼儿认识周围成人劳动的意义,以此来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以及成人劳动的理解。例如,在“交通警察”的游戏中,教师通过开展社会教学《交通规则》,引导幼儿了解警察叔叔的辛苦,知道他们工作的意义。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的扮演也会更加逼真、有趣。

二、关注幼儿的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为主要形式,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每位幼儿都扮演一个角色,他们通过想象、模仿、创造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幼儿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和表达直接关系到角色游戏的质量,可以说,角色的扮演是整个角色游戏的灵魂。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角色扮演,帮助幼儿增强角色意识,提高游戏的质量。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关注幼儿的角色分配。幼儿对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最为关心,年龄稍大的幼儿角色意识已很强,但往往只考虑个人的愿望而不善于分配角色,因此,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分配

角色的方法,如自己报名、推选、轮换等。经过这样的过渡,到幼儿后期他们便能与同伴共同商量角色的分配。为了培养幼儿的个性,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幼儿轮流担任各种角色,尤其是主要角色,不应固定不变。

其次,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如,在“医院”游戏中,谁是“医生”,谁是“护士”??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对于能力弱、年龄小、性格内向的幼儿,我们应鼓励、引导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扮演,主动参与游戏。

再次,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是否真正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角色身份。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幼儿在游戏中只是机械的操作着材料,没有角色间的交往对话,没有对于游戏情节的想象。例如,“娃娃家”中的“爸爸”在厨房里重复的把“青菜”倒到锅里、盛起来,再倒进去,又盛起来??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提醒他:“哎呀!宝宝爸爸真能干,青菜吵得真香!可以装盘了,但是米饭还没煮呢!”又或者是有些幼儿在游戏中过于“霸道”,对其他幼儿态度不友善,不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我们班的萱萱就是这样,她组织能力强,主意多,但无论扮演什么角色总是凶巴巴的。教师同样要针对游戏的情节,以不干扰游戏的进行为原则予以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表现角色,创造性的扮演角色。

另外,要关注角色扮演的稳定性,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常常会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或者是产生了角色间的错位。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经常会不知不觉的在游戏中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游离于游戏角色